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人体组织中韧带的制作
B.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银、铜、铁都是有色金属材料
D.碳化硅陶瓷具有压电效应
6.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2 mol·-1L的硫酸溶液5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a g该混合物在足量H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1.6 a g
B.(a-1.6) g
C.(a-3.2) g
D.1.6 g
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通过所产生的气体区别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通过溶液的颜色区别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通过残留固体的质量区别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通过残留固体的颜色区别
4.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试剂 |
稀硫酸 |
浓硫酸、加热 |
稀硝酸 |
浓硝酸 |
实验现象 |
红色固体和 蓝色溶液 |
无色气体 |
无色气体和 蓝色溶液 |
红棕色气体 和蓝色溶液 |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3.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
2.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和使用铝、钛、铁、铜四种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是( )
A.铜、铁、铝、钛
B.铁、铝、铜、钛
C.铜、铁、钛、铝
D.铁、铜、铝、钛
1.(2009年启东模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
12.(2010年潍坊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_________与C和_________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
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右图是中学实验中常用到的仪器。
(1)该装置除用于洗气外,还有其它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用于_________,此时氧气应从_________口导入。
(2)若用该装置收集H2,H2应从_________端通入;若收集Cl2,Cl2应从_________端通入;若瓶中充满水,要收集O2,O2应从_________端通入。
(3)该装置既可以收集H2、Cl2、O2,还可适用于_________(必要时可盛适量液体,填序号)
a.制气 b.贮气 c.干燥
(4)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实验中,在将生成的Cl2通入NaOH溶液之前,先将Cl2从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口导入,此时该装置所起的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将此装置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此时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6)当用该装置收集NO时,应采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式滴定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故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0 mol/L KMnO4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
⑤不慎将液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OH和Na2CO3固体;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⑨浓H2SO4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