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96  8104  8110  8114  8120  8122  8126  8132  8134  8140  8146  8150  8152  8156  8162  8164  8170  8174  8176  8180  8182  8186  8188  8190  8191  8192  8194  8195  8196  8198  8200  8204  8206  8210  8212  8216  8222  8224  8230  8234  8236  8240  8246  8252  8254  8260  8264  8266  8272  8276  8282  8290  447348 

15.(2010·聊城)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其中R和R′代表不同的烃基):

 

A的化学式是________,A可以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还原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3)已知含有烃基R的有机物R-OH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烃基R′的有机物R′-OH的类别属于______________。

(4)A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5)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16H22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A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中除烃基R′含有三个甲基外,其余部分均与A相同的有________种。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醇、醛、羧酸及酯之间的转化关系。由转化关系可以看出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再根据原子守恒,由C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可以推出A的化学式为C14H18O,因其含醛基,且生成的B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还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可以发生还原反应。联想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如R′-OH应为醇类(因R和R′为不同的烃基)。若A分子只含有一个甲基,则A的结构简式为

 

;  ;酸化后的B为

 

,它与乙醇共热应该发生酯化反应,方程

 

式见答案。

再根据题设要求,可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

 

试题详情

14.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试回答下列问题:

(1)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________,

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发现,反应时间不同苯甲醛的产率也不同(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h
1
2
3
4
5
苯甲醛产率/%
76.0
87.5
83.6
72.5
64.8

请结合苯甲醛的结构,分析当反应时间过长时,苯甲醛产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广泛应用的苯甲醛的制备为背景考查了结晶和蒸馏两种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既考查了实验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又考查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及醛基官能团的性质。

(1)搅拌可以使Mn2O3与甲苯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从流程图可以看出“结晶过滤”可得晶体MnSO4,因此,将混合物冷却的目的一定是降低MnSO4的溶解度有利于MnSO4的析出。

(3)从流程图可直接看出甲苯可循环使用,而稀H2SO4在甲苯的氧化过程中仅起介质作用,油水分离后也可循环使用。

(4)根据制备原理,油层含有的物质为苯甲醛和未被氧化的甲苯,而这两者是互溶物,只能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或分馏)的方法分离。

(5)从所给数据看,随时间的延长,苯甲醛的产率降低,根据苯甲醛中所含醛基易被氧化,可分析其原因肯定是苯甲醛被氧化导致。

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速率

(2)降低MnSO4的溶解度 (3)稀硫酸 甲苯

(4)蒸馏 利用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差异使二者分离

(5)部分苯甲醛被氧化成苯甲酸

试题详情

13.(2009·安庆一中月考)有机物A、B、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A-D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 molAgn与2 mol H2,加成得产物B。完成B+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催化氧化后得C(C3H4O2),可知C分子中含-COOH,残基为“C2H3”,构成CHCH2,故C为CH2CHCOOH,由此推知A为CH2CHCHO,B为CH3CH2CH2OH,为CH2CHCOOCH2CH2CH3

答案:(1)醛基、碳碳双键

(2)产生砖红色沉淀 CH2CHCHO+2Cu(OH)2CH2CHCOOH+Cu2O↓+2H2O

 

(3)CH2=CHCOOH+CH3CH2CH2OH        CH2CHCOOCH2CH2CH3+H2O 取

代反应(酯化反应)

试题详情

12.(2009·正定中学月考)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

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

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铜粉,试管

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

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

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沸点/℃
20.8
117.9
290
100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当试管A内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选填“甘油”或“水”)。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

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

该方案为(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综观全题,可知本实验的原理是: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使空气中的氧气与A中的乙醛在温度为60℃-80℃时反应生成乙酸,因乙酸是液体,要在C中收集到乙酸,须使A中混合液的沸点在117.9℃以上(由题中信息得出),从图示装置可以看出,该反应采取了水浴加热的方式,若要使反应正常进行,并使乙酸顺利蒸出,所选溶液的沸点必须比117.9℃高,根据题中信息,只能选择甘油。乙酸最典型的性质就是它的酸性,故要检验C中是否含有乙酸的设计方案应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题中提供的四种试剂,红色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不能选用(因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醋酸铅与乙酸不反应),则方案设计时便可从pH试纸和NaHCO3粉末着手。

答案:(1)2CH3CHO+O2Cu△2CH3COOH

(2)试管A的反应液中 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 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 甘油

(4)方案一:将少量NaHCO3粉末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方案二: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

试题详情

11.若饱和一元醛CnH2nO还原产物没有同分异构体,n值为________。饱和一元醇CnH2n+2O有同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时,n值最小为________;若能发生消去反应时,n值最小为________;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时,n值(n=1除外)最小为________。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最小为________。

解析:甲醛、乙醛、丙醛还原产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答案:1、2、3 3 2 5 1

试题详情

10.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柏林·沙普利斯和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因通过使用快速和可控的重要化学反应来合成某些手性分子的方法而获得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所谓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中,当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彼此互不相同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 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凡是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例如,有机化合物             有光学活性。则该有机化合物分别发生如下

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仍有光学活性的是( )

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共热

C.与银氨溶液作用       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有机题意的理解。一般难度。从题意分析可知,所谓手性,即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与乙酸反应生成了酯的结构,与原来的酯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光学活性消失,A不选;B中由于水解生成的醇结构与原来醇的结构一样,所以光学活性消失,B不选;D中发生加氢还原,生成的醇结构与原来醇的结构一样,所以光学活性消失,D不选。

答案:C

试题详情

9.具报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1,5?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具有广谱、高效、无刺激、无腐蚀等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二醛的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5种

B.1 mol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2 mol单质银

C.戊二醛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戊二醛经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1,5?戊二醛的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4种,所以A不正确;1 mol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4 mol单质银,所以B不正确;戊二醛含有醛基有强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C不正确;戊二醛有4种同分异构体,催化氧化得到的戊二酸也有4种同分异构体,所以D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8.(2007·海南卷)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E第①步反应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该化合物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碳碳双键和醛基。KMnO4酸性溶液是强氧化剂,能氧化碳碳双键,也能氧化醛基;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③④都只能和醛基反应。

答案:A

试题详情

7.3 g某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解析:因1 mol一元醛通常可以得到2 mol Ag,现得到0.4 mol Ag,故醛为0.2 mol,该醛式量为3/0.2=15。此题似乎无解,但1 mol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3 g(0.1 mol)甲醛可得到43.2 g(0.4 mol)Ag。

答案:A

试题详情

6.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解析:如果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他不饱和键,则分子式为C8H10O2,比较分子式可知还差4个H,所以此有机物中除苯环外还应有2个C、2个O,在这四个原子间必须形成一个CC或两个双键(CC、CO),如果形成一个羧基(-COOH)只含一个CO,余下的一个C原子无法形成双键。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