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10·南京师大附中1月考题)2009年11月7日,南京龙溪化工有限公司在设备停产
检修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H2S)中毒事故,导致三人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硫化氢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
B.S6与S2互为同素异形体
C.硫化氢的电子式可表示为H+[········]2-H+
D.H2SS+H2,2H2O2H2↑+O2↑,可说明非金属性O>S
解析:硫与氧同主族,硫化氢的空间结构与水相似,为V形,A项正确;S6和S2为
硫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B项正确;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C项不正确;非金属氢化
物越稳定,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D项正确。
答案:C
2.(2010·山西师大附中1月考题)某同学为了逐一检验出溶液中是否含有Cl-、SO42-、
OH-三种离子,设计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所加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适量AgNO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适量的Ba(NO3)2溶液,再次过滤后向
滤液中加NH4NO3溶液并加热
B.先加适量NH4NO3溶液并加热,再向其中加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
中加AgNO3溶液
C.先加适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适量的AgNO3溶液,再次过滤后向
滤液中加NH4NO3溶液并加热
D.先加适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适量的NH4Cl溶液并加热,最后加
入AgNO3溶液
解析:A项,先加入硝酸银溶液,三种离子均形成沉淀,不正确;B项,正确;C项,
第二步加入硝酸银溶液,则Cl-、OH-均会形成沉淀,不正确;D项,第二步加入
NH4Cl溶液会引入Cl-,故不能检验原来溶液中是否存在Cl-,不正确。
答案:B
1.(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五)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
日的主题是“绿色世纪”。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风能等洁净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研究煤和石油脱硫新技术,减少酸雨发生
解析:本题以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为背景,提醒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环境。推
广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速森林锐减,加剧温室效应和水土流失。
答案:B
4.6 g A与Na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
推知A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即丙三醇。
4.6 g A的物质的量为:
15.有机物A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同温、同压下,A蒸气对乙醇蒸气的相对密度是2。1.38 g A完全燃烧后,若将燃烧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会增加3.06 g;若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1.08 g,取4.6 g A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 L;A不与纯碱反应,通过计算确定(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燃烧产物通过碱石灰时,CO2和水蒸气均被吸收,被吸收的CO2和水的质量为3.06 g。燃烧产物通过浓H2A第①步反应________、BO4时只吸收水蒸气,其质量为1.08 g。则CO2的质量为:3.06 g-1.08 g=1.98 g。
解得:x=3,y=8,
即A的化学式为C3H8O3。
由题意知,A与金属钠反应,但不与Na2CO3反应,说明A中含有羟基,但不含羧基。
14.7.4 g有机物A完全燃烧生成8.96 L CO2(标准状况下)和9 g水,有机物B是A的同系物,1 mol B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比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多1.5 mol,B能与Na反应生成H2。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B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若A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若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A、B的另外一种同系物C既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C至少有________个碳原子。
13.(2009·福建卷)有机物A是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
(其中:-X、-Y均为官能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________。
(2)官能团-X的名称为________,高聚物E的链节为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i.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解析:由C的化学性质可知,C分子中含有苯环、酚羟基、羧基,结合A分子中的氧原子数可知C的分子结构中,-X为-COOH,-Y为-OH;从A的性质分析得B为醇,又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甲基,可得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由以上结果即可写出A、E、C的结构简式。C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条件的一定含有一个-CHO和4个-OH,由此知苯环上只有一个碳原子连有一个H原子,该H原子与-CHO有邻、间、对三种不同的位置,写出其中的任意两种即可。苯酚因有酚羟基而具有抗氧化作用,所以A的抗氧化作用来自于酚羟基。
答案:(1)1-丙醇
写出上述3个结构简式中的任意2个 (6)c
12.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图中:A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为无水CuSO4粉末,D为碱石灰,F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仪器或某部位的代号)________。E处加成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E第①步反应________、A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验证乙醇反应后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推断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本实验为乙醇氧化制乙醛的实验,同时检验了乙醇被氧化的产物水和乙醛的生成。从而知E为O2生成装置,A为乙醇蒸气生成并与O2混合装置,B为反应装置,C、F为检验H2O和乙醛生成装置,D为除水装置。
答案:(1)B、E、A、F 2KMnO4K2MnO4+O2↑+MnO2
(2)将试管放入78℃(或略大于78℃)的热水浴中 防止F中水再与无水CuSO4反应
(3)C处无水CuSO4粉末变蓝,F处产生砖红色沉淀
(4)使冷凝的乙醇回流到A试管中
(5)CH3CH2OHCu△CH3CHO+H2↑
11.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失水形成羰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在有Ag存在和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丙炔与HBr按1∶2加成产物(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完全水解后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C5H12O分子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若向其中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该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