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下列四种情况不能用右图图像表示的是 ( )
A.N2(g)+3H2(g)2NH3(g),恒容充入He,N2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B.CH4(g)+H2O(g)CO(g)+3H2(g);ΔH>0 ,平衡后CH4的物质的量
与△H的关系
C.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后加入KCl固体,c(Cl-)
与正反应速率关系
D.H2(g)+I2(g)2HI(g),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6.1 L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 )
离子 |
Cu2+ |
Al3+ |
NO3- |
Cl- |
物质![]() |
1 |
1 |
a |
1 |
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3 mol通过时(忽略电解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后溶液的pH=14 B.a=3
C.阳极生成1.5 mol Cl2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滴加酚酞会变红
5.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010年2月公布了一份草拟的评估报告,指出塑料奶瓶和婴儿奶粉罐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双酚A(如图),并不会对婴儿或成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B.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1H24O2
C.双酚A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1mol双酚A最多可与4mol 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4.在三个温度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空气、甲醛三种气体,当它们的密度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为 ( )
A.p(Ne)>p(空气)>p(甲醛) B.p(空气)>p(甲醛)>p(Ne)
C.p(甲醛)>p(Ne)>p(空气) D.p(空气)>p(Ne)>p(甲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一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B.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C.共价化合物溶于水一定会破坏共价键
D.第VA族元素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也最稳定
2.下列关于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
B.用KMnO4滴定H2C2O4时需要用到两支酸式滴定管
C.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必须用到两个量筒和两个温度计
D.实验室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需要用到仪器秒表。
1.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
A.金属的密度大小 B.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C.金属的用途大小 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30.(15分)有五种化合物a、b、c、d、e,结构简式如图:
已知:
(1)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_____。
(2)某有机化合物X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4H12O2):
X+Y
Z+H2O,且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X,也可以转化为Y。
①A是上述五种化合物之一,则A可能是__________(填标号字母)。
②写出X和Y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B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C(C7H6O3)。C可能发生反应生成(C7H4O2)n,写出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
④分子中含有甲基并且能水解的Z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写出不含甲基且能水解的Z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m gZ和a的混合物,将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标准状况下O2__________L(列出算式即可)。
29.(15分)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D、E、N为单质。⑤为工业生产中常见反应,O是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盐,P易潮解,I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L是一种直线型的非极性气体分子。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M的化学式 ,L的结构简式 。
⑵b g的A物质与m gSiO2在高温煅烧后,能得到 mol C(用含b或m的表达式表示)
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电解溶液K的阴极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
10.(15分)(Ⅰ)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2 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失,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3)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苯酚熔融液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更活泼的依据。
(4)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