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310  8318  8324  8328  8334  8336  8340  8346  8348  8354  8360  8364  8366  8370  8376  8378  8384  8388  8390  8394  8396  8400  8402  8404  8405  8406  8408  8409  8410  8412  8414  8418  8420  8424  8426  8430  8436  8438  8444  8448  8450  8454  8460  8466  8468  8474  8478  8480  8486  8490  8496  8504  447348 

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试题详情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试题详情

[试题特点]

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特点
29、2010年第29题共15分
(1)设计实验验证木炭与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
(2)CO2的制备和净化
(3)使用长颈漏斗的注意事项
(4)CO的检验
(1)通过画实验装置图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以填表的形式考查各仪器中的药品及药品的作用
(3)简述CO的检验方法

[备考策略]

(1)进一步挖掘“碳素材”,如碳分别与硝酸、SiO2、CaO、CuO等反应的验证及产物的检验;草酸分解、CO2与Na2O2反应等实验。

(2)重视与卤素、氮族、几种重要的金属等有关的实验。

(3)重视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等基本操作。

(4)重视定量实验及实验方案评价。

创新试题预测10:重视仪器的创新使用(如恒压分液漏斗),重视与卤素、氮族有关的实验,重视定量实验

试题详情

[试题特点]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化学部分一般设置2道试题,一道选择题(6分),一道主观题(15分),其命题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备考策略]

(1)适当加强有机物命名的复习

新课改教材系统讲述了烷烃、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连续二年考查有机物的命名表明,依据烷烃或典型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进行命名,以及根据典型有机物的名称书写结构简式,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具体的复习内容有:(1)烷烃的系统命名;(2)简单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3)简单卤代烃、醇、醛、羧酸及酯的系统命名;(4)简单氨基酸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2)重视官能团的性质及鉴别的复习

熟练掌握碳碳双键、碳碳三键、-X、-OH(醇羟基和酚羟基)、-CHO、-COOH、-COOR、-NH2等官能团的化学性质。

掌握碳碳双键、碳碳三键、-X、-OH(醇羟基和酚羟基)、-CHO、-COOH、等官能团的鉴别,尤其是多官能团有机物中各官能团的鉴别顺序。

(3)重视有机反应类型的的总结归纳

掌握有机反应的4种基本类型: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掌握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主要有:催化氧化(酚的去氢氧化和醛的加氧氧化)、银镜反应、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注意有机物燃烧时耗氧量问题。

(4)重视多官能团有机

重视含多种官能团有机物如水杨酸、阿斯匹林、葡萄糖、氨基酸等,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注重象油脂、草酸这样的含多个官能团的有机物。

(5)重视同分异构体书写顺序的训练

由于有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发散与收敛),又能考查学生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所以一直是高考命题不可缺少的内容。纵观近几年同分异构体的考试特点,都是按苯环上有1个取代基、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的顺序确定有机物的种数。

试题详情

[特点]虽然高考命题“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内容的覆盖率”,但课改地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试题却“涵盖了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内容”。试题尽量采用简洁的转化关系图或表格,尽可能多地考查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增加试题对核心知识的覆盖面。这类试题也可以看成是第II卷框图题的一种变式。

 [提醒]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及用途,既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在理科综合背景下,由于答题时间的限制,试题对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覆盖时有减弱,新课改地区的上述命题力图扭转这一趋势。考前将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再回味一遍。

[备考策略]

跳出题海,采用报听写的方式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构建知识网络。

(1)以空气、水、食盐、石灰石、焦炭、沙子等为原料,采用合理的方法制备下列物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纯碱  (2)纯硅  (3)玻璃  (4)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2)以海水、海边的贝壳等为原料冶炼金属镁。

(3)以铝土矿、盐酸、烧碱、CO2、氨水等为原料提纯氧化铝并冶炼金属铝。

(4)以空气、水、焦碳、油脂、纤维素、甲苯等为原料制备炸药。

(5)以黄铁矿、空气、水、磷矿石等为原料制备普钙、重钙。

创新试题预测8:2011年无机框图会重新出现在全国I卷中吗

创新试题预测9:与真实实验现象密切相关的元素化合物试题可能出现 

试题详情

4.电离平衡

[备考策略]

(1)熟练掌握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的电离方程式及水解方程式;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铁离子、铝离子、铵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等的水解;铝离子分别与硫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等。

(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CH3COO-、HCO3-、C6H5O-、CO32-等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小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氯化铵与氨水混合溶液酸碱性判断及原因,NaHC2O4溶液酸碱性判断及原因;Na2CO3溶液中的3个守恒和1个离子浓度大小比较;HCO3-的电离方程式及水解方程式比较;双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等。

创新试题预测7:电离平衡在主观试题中考查的可能性加大

试题详情

3.化学平衡试题特点

[特点1] 化学平衡既在第I卷选择题中考查,也在第II卷非选择题中考查。涉及的知识主要是影响速率的条件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等效平衡及有关计算等。

[特点2] 试题的长度、新颖性和综合性大大增加。2010天津卷第10题以二甲醚的合成为背景材料,把化学平衡、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等综合起来;2010广东理综卷第31题以硼酸为背景材料,把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速率与平衡、硼酸电离常数的计算等综合在一起;2010山东卷第28题以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为背景材料,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氢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的计算综合在一起;2010福建卷第23题把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平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在一起;2010江苏卷第17题以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为背景材料,把速率与平衡、元素化合物、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应用等综合在一起;2010重庆卷第29题以钒及其化合物为背景材料,把速率与平衡、电解原理应用、计算等综合在一起。

试题详情

2.电化学部分

[备考策略]

(1)历年高考都既重视对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考查,又重视对新型电源的考查。试题涉及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自由电子在外电路中定向移动的方向、自由移动离子在电解质中定向移动的方向、电流方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断、能量转化、简单计算等。

(2)电解原理在全国I卷几乎年年考,09年更是在第II卷中以大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这一方面说明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重要性,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另一方面也可能预示对电解知识的的大型考查暂告一段落;新型电源、可充电电池的考查有可能在全国I卷中得到重视;重视活泼阳极电解池的考查。

(3)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金属空气电池的原理、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等)的原理、燃料电池的原理、电池污染及回收、金属的腐蚀及防护等知识。

(4)熟练掌握5种电解池。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下列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或离子)方程式:①氯化钠溶液、溴化镁溶液  ②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  ③氯化铜溶液、盐酸  ④硫酸钠溶液、稀硫酸

(5)电解原理的应用:离子交换膜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精炼铜和电镀、电解法冶炼金属、运用电解原理测相对原子质量等。

创新试题预测6:重视活泼阳极电解池

试题详情

1.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结构部分

[备考策略]

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重点!在熟练掌握前三周期的基础上,把范围适当扩大到所有主族元素及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

(1)画一张元素周期表,标明族序数、周期数及每一周期的元素种数,按从上向下的顺序写出每一主族的元素符号,推出第IA、第IIIA族、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标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界线,关注放射性元素、稀土金属及113号到118号元素的位置特点。

(2)按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写出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指出它们性质的变化规律。

(3)化学键类型的判断及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

(4)10e-、18 e-微粒的归纳小结。

(5)重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结构式及分子极性的判断等。

(6)4种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结构和性质的比较、6种晶体(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二氧化硅、干冰、石墨)模型的微观认识。

试题详情

例1.(2009重庆第13题)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例2.(2009辽宁理综第11题)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例3.(06年全国I卷理综第9题)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3   B  3:2:1   C  6:3:1   D  6:3:2

例4、(2003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