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AlCl3 NaAlO2 3.Cl2+H2S=S↓+2H++2Cl-
(3)解题突破口是“特征反应转化关系”
掌握一些特征反应转化关系:
(a)A为NH3、H2S、S、CH4、C、Na,D为O2;A为Cl2,D为Fe;A为Al3+,D为OH-;A为AlO2-,D为H+;A为C,D为H2O
(b)注意几个典型转化关系
(c)(1)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这类反应主要有:
(3)化合物A+单质B→化合物C+单质D。这类反应主要有:
(4)固体A+H2O→B+气体C。这类反应主要有:
(5)化合物
例题6 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分子式比C的大16,E是酸,当X是强酸或强碱时都有如下反应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一元素。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
3.写出C单质与H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盐类的双水解,两性氢氧化物,卤离子的检验,焰色反应等知识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化学用语等。
[解题思路]从题干看,基本得不出什么直接的结论。但框图中有几个“特征的反应现象”作“题眼”:a 臭鸡蛋气味气体;b 白色胶状沉淀溶于NaOH溶液;c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d 焰色反应:紫色;可分别得出气体是H2S、白色胶状沉淀是Al(OH)3、无色溶液I是KCl,从而迅速得出其他结论。
[正确答案]
2.写出下列有关物质化学式:E ___________, J _____________。
1.写出B、D形成化合物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3.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找“题眼”或“突破口”
无机推断题“题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解题突破口是“物质的特有颜色”
常见的有颜色的物质
淡黄色固体 |
S、Na2O2、AgBr、Ag3PO4、 AgI、FeS2 |
浅绿色溶液 |
Fe2+ |
红色固体 |
Cu、Cu2O |
蓝色溶液 |
Cu2+ |
黑色块状固体 |
FeS |
紫红色溶液 |
MnO4- |
紫黑色固体 |
KMnO4、I2 |
棕黄色溶液 |
Fe3+ |
红棕色粉末 |
Fe2O3、红磷 |
血红色溶液 |
[Fe(SCN)]2+ |
黑色粉末,晶体 |
MnO2、Fe3O4、CuS、C、CuO |
橙红色溶液 |
Br2(水) |
红褐色沉淀 |
Fe(OH)3 |
蓝色晶体 |
CuSO4·5H2O |
白色沉淀 |
BaSO4、BaCO3、CaCO3、AgCl |
红棕色气体 |
Br2、NO2 |
蓝色沉淀 |
Cu(OH)2 |
黄绿色气体 |
Cl2 |
例题3(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提示: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图2化学反应方框图填空:
![]() |
图2 |
(1)单质F是________;
(2)写出由E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由 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__。
[命题意图]考查铝、铁及其化合物、硝酸知识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考查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从题设最初条件看,其意义并不明确,但从转化关系方框图中找到“题眼”“红褐色沉淀G”可知,其含义明确,故从此入手运用逆推。由红褐色沉淀G逆推可知溶液E中含Fe2+,再由E逆推知单质C为Fe,单质F为H2;又由单质F(H2)逆推知单质B可为金属Al或者为非金属单质Si,另由溶液I加NH3·H2O转化为沉淀J,J溶于强碱溶液,可确定单质B为Al,化合物A为铁的氧化物。
[正确答案]
(1)H2
(2)4Fe2++8NH3·H2O+O2+2H2O=4Fe(OH)3↓+8NH4+ [或Fe2++2NH3·H2O=Fe(OH)2↓+2NH4+;4Fe(OH)2+O2+2H2O=4Fe(OH)3]
(3)Al3+和Na+ (4)H2SO4(或HNO3)
例题4 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
(1)确定A、B、C、D、E、F的化学式,A为 __________,B为 ___,C为_______,D为_______,E为______,F为 _______。
(2)写有关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硫酸的知识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考查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从最初条件看,框图很模糊,直接得不出结论,但找到“题眼”“红褐色固体F”“ 黑色晶体B”就可迅速得出红褐色固体F是Fe(OH)3 从而得出A为Fe,B为Fe3O4,C为FeSO4,D为Fe2(SO4)3,E为Fe(OH)2。
(2)解题突破口是“特征反应现象”
常见的特征反应现象及对应物质
(a)焰色反应显黄色的元素是Na,显紫色(透过钴玻璃)的元素是K
(b)有臭鸡蛋气味或能使湿润的Pb(Ac)2试纸变黑的气体是H2S
(c)在空气中由无色迅速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d)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往往是SO2 (Cl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不恢复)
(e)能使淀粉变蓝的是I2
(f)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放置空气中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的离子是Fe2+
(g)滴入SCN- 溶液显血红色以及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
(h)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般是Al,NH4HCO3 ,(NH4)2CO3 ,NH4HSO3,(NH4)2SO3,(NH4)2S,NH4HS
(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
(j)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是Al、Si、铵盐,产生气体一般是H2、NH3
(k)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Na 、F2 、Na2O2
(l)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Al 、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
(m)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CaC2、Al2S3、Mg3N2 与H2O; S2O32-与H+;CO32-、HCO3-、 SO32-、 HSO3-、 S2-、HS- 与Al3+;CO32-、HCO3-与Fe3+
例题5 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均小于20),其单质及相应的化合物能发生如下反应关系:
2.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想,再验证。
例题2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黑龙江、吉林等省卷)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请填空:
⑴ 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⑵ 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B的晶体类型为 。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C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D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
解析:由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可确定A为Si,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高化合价为+4价。由B与碳高温反应可得到A(Si)和E,不难推出B为SiO2,E为CO2,则C为CaSiO3,D为Na2SiO3。B的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B+碳→A+E的化学方程式为C+SiO2=== Si+CO2。
1.基础知识的梳理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
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包括数的奇偶性),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熟悉常见的分子或单质、化合物的物质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特点,相同电子数的微粒(10电子微粒:OH-、NH4+、H3O+等;18电子微粒:H2O2和H2S、 C2H4、F2、CH3OH等)。
(2)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这里包括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和化学性质,因此要熟记一些典型(特殊)物质的性质、反应的条件和现象。掌握一些常见的反应形式: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3种气体等;重要的反应:铝热反应、过氧化钠性质、Mg+CO2→、Fe3+→Fe2+、漂白粉性质、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电解熔融氧化铝、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工上的反应(硅酸盐工业、石油化工、硫酸工业、硝酸工业)。
3.无机推断题层次明显,区分度高,有一步推错,整题失分的可能,很容易拉分。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
尽管它考的内容广,能力全面,层次高,但它还是离不开大纲和考纲。知识点必须是高中阶段强调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例题1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湖南、湖北等省卷)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 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⑵ 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由E(固)+F(固) → D(气) + H + G
(CaCl2),容易联系到实验室用NH4Cl与Ca(OH)2制NH3的反应,这样可推断出D为NH3,H为H2O,E和F一个为NH4Cl、一个为Ca(OH)2。由D(NH3)+C(气)→E,可确定E为NH4Cl,C为HCl,则A、B一个为H2、一个为Cl2。A和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E和F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NH3↑+2H2O+CaCl2。
2.无机推断题与双基知识、有机、实验、计算均可联系,出题比较容易。在少题量的情况下,可考多个知识点,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突出学科内综合,这就受到了理综卷的青睐。
1.它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的特点。这种题型不但综合性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等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且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思维能力要求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