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3503  433511  433517  433521  433527  433529  433533  433539  433541  433547  433553  433557  433559  433563  433569  433571  433577  433581  433583  433587  433589  433593  433595  433597  433598  433599  433601  433602  433603  433605  433607  433611  433613  433617  433619  433623  433629  433631  433637  433641  433643  433647  433653  433659  433661  433667  433671  433673  433679  433683  433689  433697  447090 

21、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试题详情

20、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18、“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所包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                

A.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被抛弃

B.新的文化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D.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试题详情

1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者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传媒正完全替代传统媒体

D.现代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试题详情

16、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试题详情

15、上海世博会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试题详情

14、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试题详情

13、“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试题详情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回答11-12题。

11、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说明了                 

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的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

12、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是有形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