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42  8050  8056  8060  8066  8068  8072  8078  8080  8086  8092  8096  8098  8102  8108  8110  8116  8120  8122  8126  8128  8132  8134  8136  8137  8138  8140  8141  8142  8144  8146  8150  8152  8156  8158  8162  8168  8170  8176  8180  8182  8186  8192  8198  8200  8206  8210  8212  8218  8222  8228  8236  447348 

2.(2009·天津)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

(2)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________、________或H2、________。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

(4)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

④C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电解NaCl溶液的产物有H2、Cl2、NaOH,若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则产物为H2和NaClO。

(5)提纯溴的实验中,要注意Br2的沸点高低,溴的沸点低于100℃,应采用水浴加热,并通过温度计控制温度。除去Br2(液)中少量Cl2,加NaBr溶液后,Br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出现分层现象,可分液得到纯溴,亦可采用再次蒸馏的方法。

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 (2)Cl2 NaOH NaClO

(3)富集溴元素 (4)Br2+SO2+2H2O===4H++SO42+2Br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①冷凝管 ②Br2腐蚀橡胶 ③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59℃时的馏分 ④深红棕色 分液(或蒸馏)

考点3 常见气体的制备

试题详情

1.(2009·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解析:A项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亚硝酸钠无沉淀,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亚硝酸钠溶于水后显碱性,若不加硝酸,会产生AgOH等白色沉淀干扰。C项乙酸与乙醇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标准液会被稀释,浓度降低,所用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B

考点2  物质的制取、分离和提纯

试题详情

13.已知:以铜作催化剂,用空气氧化醇制取醛,事实上是空气先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热的氧化铜再氧化醇生成醛。某实验室中用甲醇、水、空气和铜粉(或氧化铜)制取甲醛溶液。下表给出甲醇、甲醛的沸点和水溶性:

 
沸点/℃
水溶性
甲 醇
65
与水混溶
甲 醛
-21
与水混溶

下图是两个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仪器组装完成后,加装试剂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则通入A中的X是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中应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

(4)C中应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

(5)两套装置中都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填“A”、“B”或“C”)。

(6)若欲得到较浓的甲醛溶液,你认为选用哪套装置较好,________(填“甲”或“乙”)。

(7)验证实验后C中含有甲醛,所用试剂是________。

解析:对比甲、乙两装置,可知通入A中的X为空气,可以通过持续加入来提供O2,所以B中加入的铜粉主要起催化作用。而乙中无法补充空气(提供O2),因此应在B中加入较多的CuO与甲醇反应。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空气 2CH3OH+O2Cu△2HCOH+2H2O (3)CuO (4)H2O (5)AB (6)甲 (7)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试题详情

12.(2010·睢宁)从有机反应R-H+Cl2R-Cl(液)+HCl(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请根据所给模拟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和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装置的三种功能: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玻璃管E中所放石棉碎块和碘化钾混合物的作用分别是:①石棉碎块________,②碘化钾________。

(4)导管末端“起肚”形的作用是________。从F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5)①点燃A处酒精灯,②点燃D处酒精灯,③通入CH4,这三种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依次填代号)。

解析:从整个实验思路上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很明显地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Cl2的制取和净化,包括装置A、B、C;第二部分为有机反应的发生装置D;第三部分为后期处理装置E、F。

答案:(1)饱和食盐水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2)①干燥Cl2、CH4 ②使CH4、Cl2充分混合 ③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便于控制两种气体的配比

(3)①做KI的填充物,以保证Cl2与KI充分接触反应 ②除去未反应完的Cl2

(4)防止倒吸 分液 (5)③①②

试题详情

11.氢氧化铜是一种常用试剂。如:利用氢氧化铜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1)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属于碱性氧化物;②+1价的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③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设计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该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量,反复多次,直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的关系

方案4:取该红色沉淀放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的银析出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小组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要测定上述沉淀成分必须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通入氢气体积 ②反应前,红色沉淀和硬质试管的总质量 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硬质试管的总质量 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 ⑤硬质试管质量 ⑥锌粒质量 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 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3)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新闻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化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蓝矾。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Cu也是红色的,因此可猜想红色沉淀中含Cu。根据其资料可知Cu+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方案1、2中足量的稀HNO3均把Cu与Cu+氧化,无法保证Cu的检验,方案4中在酸性条件下Cu+可生成Cu然后置换出Ag,仍无法验证Cu的存在,故方案3通过质量的增重能够判断Cu的存在。

(2)小组乙通过H2还原Cu2O,由固体质量的变化确定Cu2O的含量,由于干燥管中硫酸铜有可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作为计算依据,H2的总量比实际消耗大的多也不能作为计算依据,因此必须测定②、③、⑤数据。

(3)保证环保不能使用浓H2SO4,采用先氧化后酸化的步骤。

答案:(1)红色沉淀可能是铜或铜与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或红色固体中可能含有铜) 方案3

(2)②③⑤

(3)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后,将黑色固体完全溶于适量稀硫酸中,将溶液蒸发、结晶,即得蓝矾

试题详情

10.(2009·山东邹城)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 mm,厚6 mm。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成;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 )

A.硫酸铜溶液    B.盐酸   C.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

解析:Cu和Zn完全溶于稀硝酸,Ag也能溶于稀硝酸,但Au不溶。如果金牌全部溶解,那是由黄铜制成的;如果金牌部分溶解(或质量变轻,有不溶解的部分),那是由金银合金制成的;如果金牌完全不溶解,也没有气体产生,那是由纯金制成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9.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方案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容量瓶容积
溶质质量
实验操作
A
480 mL
硫酸铜:7.68 g
加入500 mL水
B
480 mL
胆矾:12.0 g
配成500 mL溶液
C
500 mL
硫酸铜:8.0 g
加入500 mL水
D
500 mL
胆矾:12.5 g
配成500 mL溶液

解析:因为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500 mL溶液;计算时注意,需8 g CuSO4或12.5 g CuSO4·5H2O。

答案:D

试题详情

8.(2009·洛阳)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实验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的红色褪去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解析: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而要实现H2O向O2的转化,必须加氧化剂,故B项没有探究意义。

答案:B

试题详情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FeCl3溶液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明显现象;(2)将镁粉投入FeCl3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同时逐渐产生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只与FeCl3溶液中的Fe3+直接反应

B.气泡是镁与FeCl3溶液中的水直接反应产生的

C.红褐色沉淀是镁与水反应生成的Mg(OH)2与Fe3+反应所得

D.气泡是镁与FeCl3水解生成的盐酸反应产生的

解析:在溶液中存在FeCl3的水解,其水解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3HCl,Mg与水解产生的盐酸反应生成H2,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

答案:D

试题详情

6.欲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 )

A.测得其pH=7

B.跟钠反应生成氢气

C.电解时得到氢气和氧气,且两者在相同状态下的体积比为2∶1

D.在1.013×105 Pa时其沸点为100℃

解析:A项未确定温度,pH=7时不一定是中性,即使是中性也不一定是纯水;B项中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其它溶液;C项,电解时产生H2与O2之比为2∶1,可能是H2SO4或Na2SO4等水溶液。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