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e are leaving on 16 June.
-So why not come to spend __________ days with us?
A.all these last few B.these all last few
C.these last all few D.all last these few
2.Mr white, the students are waiting outside.__________they come in now?
A.Will B.Must C.Shall D.Need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 分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He wants an assistant with _________knowledge of English and _________experience of office routine.
A.the; the B.a ; the C.a; an D.the; an
31.I.2007年12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上海诞生世界首例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兔,为研究某些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专家介绍,从外表看去,克隆兔并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通过设备检测会发现它的体内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由于兔子克隆胚胎发育率低、出生后死亡率高,导致了科学家较难培育出转基因克隆兔。
下面是我国胎兔(妊娠20天左右的兔胚胎)背部皮肤成纤维细胞克隆试验的基本过程:
(1)为便于在①过程中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质粒应该具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2)在②过程进行转基因体细胞的筛选时,采取的选择措施是
(3)对于上述过程叙述合理的是 。
A.该培养过程采用了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
B.通过③过程进行重组细胞培养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
性
C.甲兔实际为妊娠20天的兔胚胎,原因是此时的细胞还没有分化,分裂能力很
强
D.该荧光兔的性别应该与乙兔相同
II.现有某XY型性别决定的多年生观赏植物,发现其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A 和a基因控制;花瓣单色对彩色为显性,由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另有耐盐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①验证花色和耐盐基因所在的位置,常用的遗传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以下纯种植株若干:
甲:不抗除草剂彩色耐盐雄株 丙:抗除草剂单色不耐盐雌株
乙:不抗除草剂彩色不耐盐雄株 丁:抗除草剂单色耐盐雌株
请利用上述四种植株(甲-丁),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除草剂、彩色、耐盐的雌雄植株:
第一年:可用作亲本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从子一代植株中选取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和甲-丁中的___________杂交;
第三年:从子二代植株中选出抗除草剂彩色耐盐的雌雄植株。其中选出的雄株核基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0.I. 下图1和图2分别表示甘蔗和大豆的光合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甘蔗和人参的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曲线L1表示的植物是 ,图2中L2表示的植物是 。(填植物名称)
(2)甘蔗和大豆的叶片解剖结构最大的区别是甘蔗 。
(3)夏季,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二中的b点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__点, 图二中的ef段的C3的含量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到达图二中__________点时,植物体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II. 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用打孔器从菠菜植株的叶片打取直径1cm的小圆片40片,用针筒抽去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后,随机均分4组并分别放入A、B、C、D四个各装有60ml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叶圆片全都沉入水底,随后按下表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蒸馏水中的溶解氧忽略不计)
编号 |
加入NaHCO3(g) |
与200W灯泡的距离(m) |
30min后叶圆片上浮数 |
A |
0 |
0.5 |
0 |
B |
1 |
0.5 |
2 |
C |
3 |
0.5 |
5 |
D |
5 |
0.5 |
6 |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个锥形瓶中未上浮的叶圆片能否进行有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重复上述实验时,将D锥形瓶与200W灯泡的距离设置过远,其它操作不变, 30min后发现无叶圆片上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
(4)若要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需对上述实验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请补充完整调整思路:
①往A、B、C、D四个锥形瓶中加入的NaHCO3 应 。
②A、B、C、D四个锥形瓶与200W灯泡的距离应 。
29.(11分)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
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B→I的反应类型为 。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18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能制取多种化工原料,其中部分原料可用于制备多晶硅。
(1)上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电解槽阳极产生的气体是 ;NaOH溶液的出口为 (填字母);精制饱和食盐水的进口为 (填字母);干燥塔中使用的液体干燥剂是 。
(2)原料粗盐中常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O42-等杂质,必须精制后才能供电解使用。精制时,粗盐溶于水过滤后,还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①Na2CO3、②HCl(盐酸)③BaCl2,这3种试剂添加的合理顺序是 (填序号)。
(3)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4的综合利用收到广泛关注。
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4与H2和
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 。
SiCl4也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
应:3SiCl4(g)+2H2(g)+Si(g)4SiHCl3(g),达平衡后,H2与SiHCl3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40mol/L和0.020mol/L,若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
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4)已知1 g阴极产生的气体在阳极产生的气体中完全燃烧时放出92.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7.(17分)在已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后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试回答:
(1)书写化学式:沉淀甲 ,丙中的主要溶质 。
(2)步骤③中加铁屑的量为__________。
(3)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除去未反应的NO3-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除去碱性物质
(4)第⑦步提纯操作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分液 B.减压蒸馏 C.渗析 D.重结晶
(5)第⑥步操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鉴别丙和丁的阳离子可选用的试剂是 。分离混合物和丁的方法是 。
26.I.(4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电解精炼粗铜时,用纯铜作阳极,粗铜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
B.某强碱性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32-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红褐色为止
D.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AgNO3溶液后过滤
E.在“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至少需要进行三次称量操作
F.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溶液
的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II.(10分)某强碱性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H4+、Al 3+ 、AlO2-、SO42- 、
SiO32-、CO32-、Cl-中的某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盐酸,其现象是:开始无沉淀,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
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已知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 mL 0.2 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
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 g,则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________ _______。
(3)按照反应顺序逐步书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25.(20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足够长的斜面上分别固定着两个相距L=0.2m的物体A、B,它们的质量mA= mB =1kg,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和
。在t = 0时刻同时撤去固定两物体的外力后,A物体将沿斜面向下运动,并与B物体发生连续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忽略不计),每次碰后两物体交换速度。g取10m/s2。求:
(1) A与B第一次碰后瞬时B的速率?
(2) 从A开始运动到两物体第二次相碰经历多长时间?
(3) 从A开始运动至第n次碰撞时A、B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