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宁夏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注意材料中“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及题干中“记载尚有许多”,表明本题的主题是唐代官府与大姓(士族)关系,且不是个案。可用排除法,门阀士族一直是唐代统治的基础,二者的关系应是既有矛盾又互相依赖,B项可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可排除;D项材料不能看出,地方割据需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条件,且士族大姓可能在某些方面势力膨胀,威胁官府统治,但不一定具备割据的全部条件,D项也可排除。
3.(08宁夏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记住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十二生肖,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唐玄宗属鸡,出生之年地支必定是“酉”,题中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有“酉”,难度相对降低。
2.(08江苏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唐代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①③属于政治方面,②属于经济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1.(08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答案 A
解析 唐太宗这句话表明他想通过宰相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减少皇帝决策失误。从材料“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可以得出这一认识。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从此题中可以看出,新高考一是重基础重点知识考查:二是重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与获取,不以“死记硬背”为考查的方式。
20.(09辽宁宁夏文综4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答案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19.(09海南历史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的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频繁,敦煌因此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多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原因。
答案 (1)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敦煌出土文书;相关考古资料;现存汉至唐五代中外相关文献。
(2)敦煌是汉唐间东西文化交汇地;各种文化遗存为研究古丝路上民族、语言、宗教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宝库;敦煌文献资料散藏世界各地,20世纪世界联系与学术交流加强。
18.(09海南历史26)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答案 (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
(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