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3分题(共4题)
29.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肽键数目减少7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不变
30.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的一种形式,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
学物质传递到②,但到达②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②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①结构可
以是多个,因此1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
神经元的②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③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
④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⑤“3”结构的形成,只由高尔基体产生
⑥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31.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8的基因型为Aa
B.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8与9结婚,生了2个正常孩子,
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1/6
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
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子的几率是1/200
32.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如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7kJ·m-2) |
2.50 |
13.30 |
9.80 |
0.28 |
220.00 |
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③该生系系统中乙与
④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示意图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和丁后,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A.②③ B. ①③ C.②④ D.①④
|
33.(8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
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
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
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
判断:
a是 ,
c是 ,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4.(7分)本题为分叉题。A组适用于《生物》教材,B组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A组和B组中任选做一题,两组都做以A给分。
A组 如图所示,图A表示某植物细胞
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
指的是O2或CO2。图B表示在适宜的
条件下,环境中的CO2浓度与CO2吸收
量之间的关系曲线,m点是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的CO2最低浓度。据图回答:
(1)题中所说的“适宜的条件”主要是指 。(至少答两点)
(2)请在图B中绘出b点之前的部分,使曲线完整,与y轴的交点为a。
(3)当CO2浓度分别为c和n时,图A中,对应的a-f过程分别是c ;n 。
(4)图A中的b若指的是葡萄糖,图示还正确吗?为什么?
。
B组 回答下列关于免疫的问题:
(1)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通常情
况下大多数病菌在吞噬细胞内溶菌酶的
作用下被水解消灭, 此种免疫属于
免疫,如图就显示了这一过程。其中的①、
③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 ,其中④
的功能是为上述生命活动 。
(2)当该细菌在液体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 消灭,当其进入人体细胞内部时,则会发生细胞免疫。该过程统称为 免疫。
(3)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如果人体的吞噬细胞不能正确地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人体的正常细胞就会遭到吞噬和破坏,使人患 病。
(4)爱滋病感染者发病后,常常死于感染,原因是
。
35.(7分)本题为分叉题。A组适用于《生物》教材,B组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A组和B组中任选做一题,两组都做以A给分。
A组 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kg,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kg,比原来只减少0.1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如下:
光质 |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
波长(nm) 吸光率(%) |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55 10 2 1 5 85 40 |
(1) 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kg,其原因是
。
(3)请用上表数据在左下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的结论
。
(4)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上右图。当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与 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O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B组 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 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不同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为什么?
。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6.(8分)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 ] 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
。(括号内填图中字母)
(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 ,通过轴突传导到 ,进而引起小泡中激素的释放。
(3)图中可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 。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
。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 (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
37.(9分)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
循环的简图,其中E表示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请据图分析:
(1)若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①过程
可以表示 ,碳元素
在图中④、⑤过程中均以
的形式流动。
(2)若此图为氮循环过程,从D的功能
来看,疏松土壤可以减少氮素的损失,主要原因是
。
(3)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是 ,A与B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图中A、B、C、D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 。
(4)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
。
(5)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四种生物中的哪一种 ( )
A.虎 B.狼 C.羊 D.黄鼬
38.(9分)为验证乙酰胆碱是否能促进兴奋的传导,某实验人员设计实验,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
(1)写出图中①-④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2)在轴突中除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
。
(3)C处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测出的时间值,可反映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
传导有无显著影响;D处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可反映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 传导有无显著影响。
(4)下表为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
Ach浓度 (mol·L-1) |
C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D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1 |
5.31 |
0.4 |
5.01 |
5.24 |
0.5 |
5.00 |
5.16 |
由上表数据可知:
①
②
39.(8分)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遗传。
(2)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
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为 遗传。
(3)Ⅲ11和Ⅲ12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
后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
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遗传
病。可供选择措施如下: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性别检测
C.基因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请根据系谱图分析:
① Ⅲ11采取什么措施? (填序号),原因是
。
② Ⅲ12采取什么措施? (填序号),原因是
。
40.(7分)菲尔和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i),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的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l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
(2)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
过程受阻。
(3)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siRNA上 。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5)研究发现,某基因上碱基的改变也有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若有一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其子代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请作出1种合理的解释: 。
41.(6分)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
||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 。
42.(21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班氏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1分题(共8题)
1.科学家发现一种引起牛患疯牛病的特殊生物,这种生物比病毒小,仅由多肽物质组成,
竟然没有核酸,科学家将其定名为朊病毒。那么判断其为生物的理由是 ( )
A.能使动物患病 B.含有蛋白质成分
C.能不能增殖 D.结构简单
2.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下列结构以及化合物均有放射
性的是 ( )
①脱氧核糖 ②核膜 ③细胞壁 ④线粒体基质
⑤转运RNA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 D.②④⑤
3.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
4.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变反应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这种转变发生在生物细胞内
B.反应过程有酶参与
C.ATP的水解过程产生大量能量
D.反应式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5.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
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 )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6.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
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7.小麦抗诱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
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8.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二)2分题(共20题)
9.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分布情
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
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10.如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如果该图
所示的细胞是在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酸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则在放射自显影显微镜下
观察该细胞,具有15N标记的结构编号是( )
|
B.3、5、11
C.3、5、7、10、11
D.所有标号所示的结构上都有
11.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12.如图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下列针对这四幅图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1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图2中氧气浓度为B点对应值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C.图3中A曲线表示胃蛋白酶;B曲线表示胰蛋白酶
D.图4中A曲线表示变温动物;B曲线表示恒温动物
13.在图中,A、B为不同材料叶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C、D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
14.如图表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 ( )
A.③④ B.⑤⑥ C.⑦⑧ D.⑧⑨
15.如图是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
变浑浊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
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
作用
D.光照条件下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在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16.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17.实验证明,光照可以影响生长素的分布,而不会使生长素分解。现切取甲、乙、丙三个相同大小且生长状况相似的胚芽鞘尖端,其中甲、乙纵向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将三者分别置于a、b、c、d四个琼脂块上(如图所示,c、d两琼脂块不接触)。然后将甲装置放进不透光的暗盒中,乙、丙装置给予右侧单向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为 ( )
A.a>b>c>d B.b>a>c>d
C.a=b>c>d D.b>a>d>c
18.如图为激素调节分泌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③只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19.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
的是 ( )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
减少
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0.下面是同一种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与此有关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内容主要是在图5所示的时期进行的
B.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之一的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1有关,而与图3无直接关系
C.图2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在其间期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下一代的可能性要比图3
所示的大得多
D.在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备上述5个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的器官是睾丸而不是肝脏
21.一种细菌mRNA由36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长度是 ( )
A.约360个氨基酸 B.约1080个氨基酸
C.整120个氨基酸 D.少于120个氨基酸
22.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23.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Ⅱ3为纯合子
24.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F1→雄配子→幼苗→
A.过程①是杂交 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25.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
①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26.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
B.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
胞的基因组成为AcXD,则同时产生
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CXD、aCXd、acXd
C.有如图染色体的是雌果蝇的性别是雌性
D.基因型BbXDXd的个体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27.如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28.如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O2量
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
的情况是 (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C.Ⅰ和Ⅱ都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
24.(14分)如图AB和CD是两根特制的、完全相同的电阻丝,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上端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接,两电阻丝间距为L,有一根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跨在AC两点间处于x轴原点,与电阻丝接触良好且无摩擦,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放开金属棒,它将加速下滑。求:
(1)电阻丝的电阻值应跟位移x的平方根成正比,即R=k(k为一常数)试用假设法证明棒开始下落后是做匀加速运动。
(2)在棒做匀加速直线时若L=1 m,B=1T,m=kg,。则
①棒下落的加速度a
② 棒下落1米位移过程式中电阻上的电功W
23.(14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的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
(1)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m'(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m2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
22.(10分)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不计,小灯L上标有“6V,0.3A”字样,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范围是0-20W,电阻R2上标有“15W,4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甲、乙两同学在讨论滑动变阻器功率的取值范围时,
甲同学认为:由于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所以通过R1的最大电流为0.3A,这时滑动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为U1m=E-I1mR2=1.5V,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P1m=I1mU1m=0.45W。
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看法,他认为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决定于通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 压的乘积,即P1=I1U1,电流最大时功率未必最大,只有电流、电压的乘积最大时,功率才最大。
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中,哪位同学的看法正确,如果你认为甲同学正确,请简述他正确的理由;如果你认为乙同学正确,请求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功率P1m。
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20A.(10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q=30°角斜向 的推力F推一个重为G=200 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0.40。求:
(1)推力F的大小;
(2)若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且当作用的时间t=3 s后撤去推力,则撤去推力后箱子还能运动多长时间?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20B.(10分)如图所示,某人乘雪橇从雪坡经A点滑至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人与雪橇在B点无能量损失)。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70 kg。设雪橇与AB、BC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忽略空气阻力,表中记录了沿坡滑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请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1)求动摩擦因数m;
(2)求斜面的倾角q。
|
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21.(10分)如图所示,一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是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组成的,粗管的横截面积是细管横截面积的两倍,开口管在竖直平面内,封闭端水平放置,水平段管长100 cm,竖直段管长为30 cm,在水平管内有一段长12 cm的水银封闭着一段长80 cm的空气柱,已知气柱的温度为27°C,大气压强为75 cm,现对气体缓慢加热,(1)当温度上升到119°C时,封闭端空气柱多长?(2)至少加热到多少°C水银可以全部排出管外?
19.(10分)现有下列实验器材:毫米刻度的直尺(长约30cm)一根,内径为2-3 mm的粗细均匀的直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内有一段长8-10 cm的水银柱封闭一段长约12-15mm的空气柱),量角器,温度计,带有重锤线的铁支架。请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测定实验室内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简图
(3)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述你是如何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某同学要测定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若利用图像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则应作__________(选填“R-I”或“R-1/I”)图像;
(2)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像;
(3)由图像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
17.(6分)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有的加
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为L); B.小车;
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 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
E.米尺; F.秒表;
(1)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__求出a。
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右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_____。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 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a的正弦值sina=h/L。
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如下,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m/s2。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
16.(7分)①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②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__。
③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图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 )
A.1.0 m/s B.10 m/s
C.2.0 m/s D.20 m/s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