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663  4671  4677  4681  4687  4689  4693  4699  4701  4707  4713  4717  4719  4723  4729  4731  4737  4741  4743  4747  4749  4753  4755  4757  4758  4759  4761  4762  4763  4765  4767  4771  4773  4777  4779  4783  4789  4791  4797  4801  4803  4807  4813  4819  4821  4827  4831  4833  4839  4843  4849  4857  447348 

18.(广东卷21).(12分)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   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解析:。(1)  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

(2)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试题详情

5.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c(HNO3)/t == 1/110 mol·L-1·S-1

(3)作图略

作图要点:因为实验①HNO3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②中,HNO3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

实验③④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升高温度与大理石细颗粒增大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图象曲线斜率变大,平衡位置纵坐标与实验①相同。

试题详情

4.反应的时间t=90-70=20s

试题详情

3.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c(HNO3)=2/11 mol/L

试题详情

2.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

试题详情

1.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0.85=0.1g

试题详情

17.(广东卷20).(11分)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解析: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⑴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⑵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⑶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298
粗颗粒
1.00

308
粗颗粒
2.00

298
细颗粒
2.00

(2)

试题详情

16.(广东卷19).(11分)

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5)已知: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1=+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1)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Mg(OH)2、Fe(OH)3、CaCO3

(2)  “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析出的晶体为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10H20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3)  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  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问题: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Na2CO3损耗且产物Na2CO3混有杂质;原因:“母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a2+,Na+,Cl-,SO42-,OH-,CO32-,当多次循环后,使用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解时会生成CaSO4,Ca(OH)2,CaCO3等沉淀。

(5)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a2CO3·H2O(S)==== Na2CO3(s) + H2O(g)&8710;H= +58.73kJ/mol

 解释与思路:

(1)   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2+,Fe3+,Ca2+,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Ca(OH)2沉淀。

(2)   观察坐标图,温度减少至313K时发生突变,溶解度迅速减少,弱不趁热过滤将析出晶体。

(3)   思路方向:1.减少过滤的时间 2.保持过滤时的温度。

(4)   思路:分析“母液”中存在的离子,若参与循环,将使离子浓度增大,对工业生产中哪个环节有所影响。

(5)   通过观察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将两式相减,从而得到Na2CO3·H2O(S)==== Na2CO3(s)+ H2O(g)。 

试题详情

15.(重庆卷27).(14分)某学习小组用题27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           .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标准答案](1)NaOH溶液.(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⑤①④③②(2分);

使D和C的液面相平(4)2Al+2NaOH+2H2O=2NaAlO2+3H2↑或2Al+2OH-+2H2O=2AlO2 +3H2

(5)(6)偏小.

[试题分析](1)Mg、Al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由于Al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反应,则可以用NaOH与Al反应制得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以计算Al的量。(2)由于Al表面容易生成氧化膜,因而要用酸处理。(3)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未读数,两将相减即为产生H2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D、C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超成读数不准。(4)B中发生的是Al与碱的反应;(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H2获得;(6)未洗涤,则超成(a-c)变小,则由(5)的结果得,偏小。

[高考考点]利用实验测定合金含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易错提醒]记不清Al的两性;实验过程的原理不懂。

[备考提示]平时多加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学会分析实验操作中的每一个关键点。

试题详情

14.(四川卷28.)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 ______________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其处理方法是_____

(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 ; 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 ;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计算式1:Ar(W)=____________;计算式2:Ar(W)=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 

(1)锌粒, 水,浓硫酸;(2)检查气密性,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先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 检验H2的纯度

(4)氢气;在G管出口处点燃;(5)     [知识点归纳]

①联想课本改进后的综合实验:氯气与铁反应的性质实验装置: 制备氯气、净化氯气(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浓硫酸除水蒸气)、性质实验装置、产物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有助于本实验的解题。

②联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制备氢气、净化氢气、氢气验纯、通入氢气与点燃酒精灯顺序、熄灭酒精灯与停止同氢气的顺序、氢气的尾气处理方式可以直接用于回答本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