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将SO2通入CuSO4和NaCl的浓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析出白色沉淀,取该沉淀分析,知其中含Cl:35.7%,Cu:64.3%,SO2在上述反应中作用是 ( )
A.酸 B.漂白剂 C.还原剂 D.氧化剂
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8000万妇女使用避孕环,常用避孕环都是含金属铜的。据认为,金属铜的避孕机理之一是:铜与子宫分泌物中的盐酸以及子宫内的空气反应:Cu+HCl+O2=CuCl+HO2,HO2(超氧酸)不仅是一种弱酸而且也是一种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活性,能杀死精子。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 )
A.氧化产物是HO2 B.HO2在碱中能稳定存在
C.氧化剂是O2 D.1 mol Cu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
12.(2009年灌云质检)有A、B两种常见化合物组成混合物,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他物质均略去)。
根据以上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混合物中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加热后,若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则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填数字)
11.(2009年广东质检)实验室可观察到如下实验事实: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乙同学则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2O2,H2O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2O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
(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
10.钠在空气中燃烧(如图甲)生成产物的固体物质中除有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物质--炭。
(1)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可能产生的原因是:
假设①____________ ;
假设②____________ ;
假设③____________ 。
(2)为确认以上其中一种假设的正误,某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黑色炭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用打孔器钻取一段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如图乙)中加热,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黄色固体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打孔器取用金属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②产生以上现象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 。
9.(2010年枣庄质量检测)Na2O2几乎能与所有常见的气态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如: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CO=Na2CO3
(1)试分别写出Na2O2与SO2、SO2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
(2)通过比较知,当非金属处于____________价态时,与氧化物Na2O2反应有O2生成。
(3)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SX)](同温同压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自然界中,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其中最多的是氯化钠
B.应用钠蒸气放电发光的性质,制造的高压钠灯发出强烈的黄光,其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C.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钼等金属从它们熔融的卤化物中氧化出来
D.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可用CO2灭火
7.金属Na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
A.Ca(HCO3)2溶液
B.KCl溶液
C.Na2SO4溶液
D.MgSO4溶液
6.(2010年潍坊质检)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050 mol·-1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5.(2009年韶关质检)下列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O2+2H2O=4NaOH+O2↑
B.2Na2O2+2CO2=2Na2CO3+O2
C.Na2O2+H2SO4(稀)=Na2SO4+H2O2
D.Fe2O3+3Na2O2(熔融)=2Na2FeO4+Na2O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