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0583  440591  440597  440601  440607  440609  440613  440619  440621  440627  440633  440637  440639  440643  440649  440651  440657  440661  440663  440667  440669  440673  440675  440677  440678  440679  440681  440682  440683  440685  440687  440691  440693  440697  440699  440703  440709  440711  440717  440721  440723  440727  440733  440739  440741  440747  440751  440753  440759  440763  440769  440777  447090 

第二节:(听第六段材料回答6~8题)

6.When will there be a birthday party?

Sunday  Monday  C.This Sunday.

7.Where will the party be held?

A.In the open air  B.In the woman's home  C.In a park.

8.How many friends will the woman invite?

A.Ten  B.Nine  C.Eight

听第七段材料回答9~11题)

9.Where is Tom now?

A.In the school  B.In a restaurant.  C.At the cinema.

10.Who answers the telephone?

A.Mrs. Brown,Tom's sister.  B.Mrs. Brown,Tom's mother.  C.Mrs.Black Tom's aunt.

11.What does Bill want Tom to do?

A.Bring some food for the picnic. B.Bring some toys for the game.  C.Bring some fruit for the trip.

听第8段材料回答12~14题

12.How long did Mary have to stay in bed?

A.One day.   B.Two days   C.A week.

(2)How is Mary's friend Ann?

A.She's having a cold.  B.She's having a cough.  C.She's all right now.

14.Why does everybody seem to have a cold?

A.Because of the hot weather. B.Because of the cold weather.  C.Because of the changing weather.

听第9段材料回答15~17题

11.Why does the man call the woman?

A.He wants to drop her course.  B.He is unable to attend her class.  C.He wants to deliver something to her.

16.What does the man almost forget to do?

A.To see a secretary.  B. To drop off a paper.  C.To learn about a course.

17.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ge his major.  B.Meet  her tomorrow. e to her office before her meeting.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8~20题

18.Where was Alexander Graham Bell horn?

A.The Great Britain.  B.The United States.  C.West Germany.

19.What was Bell's main interest throughout his life?

A.Helping the blind people.  B.Helping the deaf people.  C.Helping the black people.

20.In which year did Bell succeed in inventing the telephone?

A.In 1876  B.In 1847  C.In 1874.

试题详情

第一节:

1.How many dollars does the man still  need to buy the dictionary?

A.Three dollars.  B.Four dollars   C.Five dollars.

2.What's Mary's address?

A.1664 Garden Street. B.1646 Guard Street.  C.1646 Garden street.

3.Where is Miss White from?

A.America    B.Australia   C.Japan.

4.When is the woman's birthday?

A.April 1st.  B.April 2nd     C.April 3rd.

5.What will Jack do?

A.He will play tennis.  B.He will ask Bill to play tennis. C.He will go skating.

试题详情

4、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再如由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两个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对把握和实施新课标的体会以及做法。笔者认为,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互相结合,大胆而又切实可行地去转变教学理念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定能把课改工作彻底、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陈薇莉主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用书》(教参)       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化学》(粤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论环境保护与化学教学》   张拥军  2004年4月第23期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试题详情

3、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最基本任务之一,学生的爱国热情用知识风采去激发。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在学生学习碳的用途时,我就告诉学生,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就是用碳制成的。北宋末年,名将李纲用黑火药制成的火箭炮击退金兵,而西欧各国直至十四世纪中期才开始应用。再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通过上述这些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不但增进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理解和学习责任感,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看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过去,升级勃勃的现在,充满希望的未来,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同时,也使德育渗透教育能更上一层次。在德育、智育有机结合的教学下,可望获得更高教学质量。

试题详情

2、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用知识的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如讲授“水”这章的内容时,看似很简单的一节教材,但通过讨论水被污染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后,可使学生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据水的三态变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化学中到处可以看到量变转变为质的变化;介绍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展示一些有关祖国美丽的水--江、湖、泉、瀑布等录象,以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这样就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水是学生很熟悉的一种物质,为了使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做了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实验,实验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水是氢和氧两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用分子模型对水分解反应的过程进行解释,使学生信服原子也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使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化作具体的模型,学生学得高兴,知识也无形中被接受了。

试题详情

实施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德育是解决人的方向问题,智育是培养人的智能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德育渗透不仅仅是教学任务,而且是完成化学教学的一个途径。

1、在学生兴趣点上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渗透中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盐和金属起反应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做铁丝进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过一会儿取出,同学们看到在铁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铜,感到惊奇,很有兴趣,笔者马上告诉学生们,我们的祖先在西汉时期就发现了这个反应,到了宋初,已把这个反应运用于生产。这种炼铜法在我国最早运用,是湿法冶金的先驱,通过这样一叙述,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试题详情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创新思维、联想思维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一题多解这方面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物质发生变化,从加入的物质考虑,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一般学生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得出一个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而忽视了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在《生活中的酸、碱、盐》教学内容中,三类物质各有其不同的通性。教学中应先让学生掌握三者的性质,再在此基础上拓展。如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教材中只列举了HCl与NaOH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酸类物质具有酸的通性,而碱类物质具有碱的通性,由此可以联想到只要是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之间应该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试题详情

 1 、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由原来在大学期间想象的教师就是课堂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2、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体会

化学新课标着眼于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的等同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转化,笔者认为: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在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都是普通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都较为差,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这些班级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