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思维拓展题)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 )
解析:A选项中,NaHSO3能被HNO3氧化成Na2SO4,HNO3被还原,若产生气体,则只要加入NaHSO3就应有气体产生,图像错;B选项中H2S+Cl2===S↓+2HCl,因生成HCl,则与氯水反应过程中pH应减小,图像错;C项中Ba(HCO3)2+2NaOH===BaCO3↓+Na2CO3+2H2O,则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立即产生BaCO2沉淀,图像错;D项中CO2+Ca(OH)2===CaCO3↓+H2O,当Ca(OH)2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CO2,又发生CaCO3+CO2+H2O===Ca2++2HCO,这样最后溶液中离子浓度跟反应前Ca(OH)2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图像正确。
答案:D
12.锌与一定量的浓H2SO4反应后生成了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22.4 L,则消耗锌的质量为 ( )
A.65 g B.56 g
C.32.5 g D.130 g
答案:A
11.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会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是BaSO4和BaSO3的混合物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答案:D
10.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
A.SO2 B.Fe2+ C.Fe3+ D.NO
答案:D
9.(2009·哈师大附中模拟)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 )
A.SO3 H2SO4 H2SO3 H2S S
B.SO2 H2SO3 H2SO4 SO2 SO3
C.SO3 H2SO4 H2SO3 SO2 Na2S2O3
D.SO2 H2SO3 H2SO4 H2S S
答案:D
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
实验 |
![]() |
||||
记 录 |
A |
无色 |
无色 |
无现象 |
无色溶液 |
B |
红色 |
无色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
C |
红色 |
无色 |
无色溶液 |
白色沉淀 |
|
D |
无色 |
无色 |
无色溶液 |
无色溶液 |
答案:B
7.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
①澄清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除①以外 D.全部
答案:C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答案:D
5.(2009·福建三校联考)将SO2和X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见沉淀生成,若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则X气体不可能是 ( )
A.CO2 B.NH3
C.Cl2 D.H2S
答案:A
4.(2009·皖南模拟)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市实行机动车按照单双号行驶,此举既保障了交通秩序,又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所含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 ( )
A.氮气 B.硫化氢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合物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