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如右图所示实验室制气装置,现提供下列试剂:①浓硫酸;②浓盐酸;③食盐;④二氧化锰;⑤过氧化氢;⑥浓氨水;⑦生石灰。利用以上试剂和该制气装置,不能快速制取的气体是( )
A.O2 B.Cl2
C.HCl D.NH3
解析:选B。A项:2H2O22H2O+O2↑;B项:需加热,不适合;C项:浓盐酸HCl↑;D项:NH3·H2ONH3↑+H2O。
5.取x g铜和镁的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 mL NO2气体和672 mL N2O4气体(都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 g,则x等于( )
A.8.64 g B.9.00 g
C.9.20 g D.9.44 g
解析:选C。由电子得失守恒得:n(合金)=÷2=0.23 mol,则x=m(合金)=m(沉淀)-m(氢氧根)=17.02 g-0.23 mol×2×17 g·mol-1=9.20 g。
4.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选B。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到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①中的Cl2易溶于CCl4,③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②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3.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42-
C.H2SO3 D.NH4+
解析:选B。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且不溶于稀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42-,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有没有SO42-。
2.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粉末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解析:选C。向苏打和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石灰水,都有沉淀产生。
1.有人说“五颜六色”形象地说出了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下列颜色变化中是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是( )
①在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②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③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④在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⑤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加热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加入NaOH溶液后,该平衡被破坏,氯气逐渐被消耗,所以氯水黄绿色消失,这个可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FeCl3溶液与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颜色很浅的Fe2+;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Na2CO3水解,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变红;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够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新制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
21.(10分)归纳整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了卤族元素的各种性质后,可归纳整理出如下所示的表格(部分)。
性质 元素 |
9F |
17Cl |
35Br |
53I |
|
||||
单质熔点(℃) |
-219.6 |
-101 |
|
113.5 |
单质沸点(℃) |
-188.1 |
-34.6 |
58.78 |
184.4 |
主要化合价 |
-1 |
-1,+1, +3,+5, +7 |
-1,+1, +3,+5, +7 |
|
原子半径 |
逐渐增大 |
|||
单质与H2反应情况 |
暗处剧 烈化合 并爆炸 |
光照或 点燃反 应 |
加热至 一定温 度反应 |
不断加热才缓 慢反应 |
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溴的熔点范围可能是__________。
(2)碘的化合价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溴、碘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至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氢碘酸有较强的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放在空气中长期保存易变质,其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在常温下,H2和I2反应生成256 g HI放出14.9 kJ的热量,试写出HI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溴的熔点应该介于Cl2和I2之间,但物质的熔点应低于沸点。
(2)碘元素具有跟氯、溴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化合价应该有-1,+1,+3,+5,+7。
(3)氯、溴、碘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BrO4>HIO4。
(4)氢碘酸应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5)H2和I2反应放热,则HI分解需吸收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HI(g)H2(g)+I2(g) ΔH=+14.9 kJ·mol-1
答案:(1)-101 ℃-58.78 ℃
(2)-1,+1,+3,+5,+7
(3)HClO4>HBrO4>HIO4
(4)还原性 4HI+O2===2I2+2H2O
(5)2HI(g)H2(g)+I2(g) ΔH=+14.9 kJ·mol-1
20.(14分)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Z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它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该化合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时,水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W2Z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由题意知Z为氧元素,则Y为氮元素,W为钠元素,X为氢元素。由两元素形成化合物,水溶液显碱性的氢化物只有NH3分子,共价键类型属于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为Na2O2;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为H2O2。X、Y、Z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为NH4NO3,与碱共热得到氨气;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H,与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NaH+H2O===NaOH+H2↑)。W与Z形成Na2O。
19.(8分)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A、B、C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4∶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
(2)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4∶2∶3 的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其水溶液呈________性。
(3)请写出与A2C和BA3分子中电子数相同,且仍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粒子的符号(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B、C元素组成的元素原子质量比为n(B)∶n(C)=7∶12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解析:A是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则必为H;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故为O;C和D可形成两种固体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则D是Na,淡黄色固体是Na2O2;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则B为N。
答案:(1)Na+[··············]2-Na+ (2)硝酸铵 酸
(3)NH4+ H3O+(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4)N2O3
18.(8分)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则:
(1)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
(2)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的氢氧化物反应能生成________种盐,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C、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解析:最高正化合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则2+4=6个电子,B是6号元素碳;A、C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A、C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是2+8+1=11和2+8+5=15,所以A为11号元素钠,C为15号元素磷;在1-18号元素中,最高价为+7的只有氯元素(F无正价),且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故D为氯元素。
(2)磷的最高价(+5)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3PO4,与NaOH反应能生成Na3PO4、Na2HPO4、NaH2PO4三种盐。
(3)P、Cl原子都具有3个电子层,核电荷数P(15)小于Cl(17),原子半径r(P)>r(Cl),所以非金属性Cl>P,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PH3。
(2)三 Na3PO4、Na2HPO4、NaH2PO4
(3)HCl>PH3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