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634  7642  7648  7652  7658  7660  7664  7670  7672  7678  7684  7688  7690  7694  7700  7702  7708  7712  7714  7718  7720  7724  7726  7728  7729  7730  7732  7733  7734  7736  7738  7742  7744  7748  7750  7754  7760  7762  7768  7772  7774  7778  7784  7790  7792  7798  7802  7804  7810  7814  7820  7828  447348 

11.将盛有a mol NO2b mol NO(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再通入b mol O2,充分反应后试管里剩余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决定于ab的关系,请填写表格:

ab的关系
剩余气体的成分
剩余气体物质的量
ab
 
 
a>b
 

a<b
O2
 

[解析] 把NO2(a mol)转化为NO,则NO总量为 mol,由4NO+3O2+2H2O===4HNO3,需O2x=。讨论:若ab,则xb刚好反应;若a>b,则x>b,NO过量,余n(NO)= mol-b mol= mol;若a<b,则x<b,O2过量,余n(O2)=b mol- mol= mol。

[答案]

ab的关系
剩余气体的成分
剩余气体物质的量
ab

0
a>b
NO

a<b
O2

试题详情

10.(2010年温州质检)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解析] 当X是强酸如盐酸时,若A是硫化钠,则B是硫化氢,C是硫,D是二氧化硫,E是三氧化硫,F是H2SO4;当X是强碱时,若A是铵盐,B是氨气,C是氮气;D是一氧化氮,E是二氧化氮,F是HNO3;B和Cl2的反应可能是:H2S+Cl2===S↓+2HCl或8NH3+3Cl2===N2+6NH4Cl。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只能是固态单质S。

[答案] D

试题详情

9.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由图分析可得:Cu失去的电子数与O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即n(Cu)=2n(O2)=2×=0.15 mol。根据质量守恒及NaOH和Cu(NO3)2的反应可得关系式:n(NaOH)=2n[Cu(NO3)2]=2n(Cu)=0.3 mol,则V(NaOH)==0.06 L=60 mL。

[答案] A

试题详情

8.(2010年启东质检)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工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铜制取硝酸铜的下列衍变关系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CuCu(NO3)2

B.CuCuOCu(NO3)2

C.CuCuOCu(OH)2Cu(NO3)2

D.CuCuSO4Cu(NO3)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化学”知识。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原料并保证生产过程无污染。A和D中,铜与硝酸或硫酸反应都会有污染物生成,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C中将CuO再转化为Cu(OH)2,在技术上难以实现,且增加了步骤,不符合“绿色化学”中经济的要求。

[答案] B

试题详情

7.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 由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不正确;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和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知,等质量的Cu参加反应消耗的浓HNO3多,B正确;显然C选项不正确;由于Cu的质量相等,故反应过程中都生成Cu2+时,二者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D不正确。

[答案] B

试题详情

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解析] 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应存在NH3、NO、CO2气体,故B正确。

[答案] B

试题详情

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

A.Br                    B.SO

C.H2SO3                  D.NH

[解析] 实验①说明溶液中有H2SO3,实验②说明溶液中存在NH,实验③说明溶液中存在Br,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SO,因为当加入氯水时发生反应Cl2+H2SO3+H2O===2HCl+H2SO4,因而无法确定是原溶液中存在SO,还是发生上述反应时生成的SO,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试题详情

4.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态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表中的

(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H2O
B
NO
4 mol·L1 NaOH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1 mol·L1盐酸

[解析] A项能形成喷泉,但最终溶液充满烧瓶的,不符合题意;B、C项不能形成喷泉;D项能形成喷泉,且溶液最终充满烧瓶。

[答案] D

试题详情

3.如下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                   B.5∶7

C.7∶5                   D.4∶3

[解析] NO2、NO装满试管,则体积相同,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NO2)=n(NO),根据原子守恒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个试管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答案] A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 )

①CO、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烧杯里的水进入广口瓶,说明广口瓶里的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反应条件为光照(置于光亮处),暗示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反应物本身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但不生成气体或生成气体分子数减少;二是反应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产物易溶于水或生成气体分子数减少。①CO和O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②Cl2和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CH2Cl2、CHCl3、CCl4均为液态,HCl极易溶于水,只有CH3Cl为气态,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③NO2和O2可与水反应:4NO2+O2+2H2O===4HNO3,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④N2和H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