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605  7613  7619  7623  7629  7631  7635  7641  7643  7649  7655  7659  7661  7665  7671  7673  7679  7683  7685  7689  7691  7695  7697  7699  7700  7701  7703  7704  7705  7707  7709  7713  7715  7719  7721  7725  7731  7733  7739  7743  7745  7749  7755  7761  7763  7769  7773  7775  7781  7785  7791  7799  447348 

2.下列物质中与CH3-CH2-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CH3-CH3                              B.CH3-CH2-CH3

     C.                                       D.

试题详情

1.若1 mol 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2 mol O2,则此气态烃的分子式为       (   )

     A.CH4          B.C2H4           C.C2H6             D.C3H8

试题详情

11.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大理石、水。试回答:

  

(1)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答案:(1)⑤③④⑥⑦①②⑧(⑥⑦顺序可对调)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吸收CO2中混有的HC1   (4)a  c

出题意图: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用到试验中来。

思路点拨:因为模拟呼吸面具的原理是通过过氧化钠与潮湿的CO2反应,制取O2并测量O2的体积,因此必须首先制取CO2,并进行必要的提纯,与Na2O2反应后还要提纯以保证测量出的O2的体积更准确。观察C装置,在U型管的一侧用玻璃纤维隔开,上边可以放置固体这显然是一个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O2。由于Na2CO3易溶于水,用它制取CO2会使U型管失去随时开关的作用,因此必须选用大理石和盐酸(不能选用H2SO4,因CaSO4微溶于水,会使反应速率渐慢),而盐酸易挥发可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1。在D中放置Na2O2,由于气体与固体物质反应是气体从固体表面过去时进行的,CO2不可能充分反应,剩余CO2会与O2一起逸出,为此需用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O2,然后再测量O2的体积。最后,还要清楚题中量气装置的作用原理,当一端(甲管)充入O2后,由于压强增大,甲管液面下降,乙管液面升高。二管液面的差即说明甲管中O2的压强较大,这时测量的O2的体积一定偏小,此时可以调节甲、乙两管的相互高度,使液面相平,这时甲管中的读数就是在相等压强下测得的较准确的体积。

试题详情

10..恒温下,将a mol N2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 (g) + 3 H2(g)= 2NH3(g) ⑴若反应达平衡时某时刻t时,nt (N2) = 13mol,nt (NH3) = 6mol,计算a的值 ⑵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移时NH3的物质的量。 ⑶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 ⑷原混合气体中,ab =    。 ⑸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 (H2)=    。 ⑹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答案:⑴解法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反应掉的N2和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反应掉的N2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x∶6 = 1∶2   解之x = 3   a = 13 + 3 = 16     解法二:N2 + 3H2   2NH3     开始时 a   b     0       t时13       6

t时生成 6 mol NH3,消耗了3 mol N2,所以a = 13 + 3 = 16 ⑵n(NH3) =  716.8L    -1 ×25% = 32mol×25% = 8mol ⑶5∶4    ⑷2∶3     ⑸1∶2     ⑹ 3∶3∶2

出题意图:对化学平衡的实质的考察。

思路点拨: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结合化学平衡的计算,利用常规的计算就可解答这道题目。

试题详情

9.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某无色溶液中有SO42-;  。

方案1: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HNO3沉淀不溶解

方案2:试液----→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BaCl2溶液沉淀不溶解

方案3:试液----→足量HNO3白色沉淀----→Ba(NO3沉淀不溶解

试评价上述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答案:方案1不严密,因为含Ag+而不含的无色溶液中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方案2严密,已经排除Ag+的存在,也排除了SO32-CO32-等阴离子的存在,只有SO42-的无色溶液才能出现此现象。方案3不严密,因为SO32-存在不含SO42-会出现此现象 

命题意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判断试验方案。

思路点拨:方案1不严密,因为含Ag+而不含的无色溶液中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方案2严密,已经排除Ag+的存在,也排除了SO32-CO32-等阴离子的存在,只有SO42-的无色溶液才能出现此现象。方案3不严密,因为SO32-存在不含SO42-会出现此现象。 

试题详情

8.某纯碱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纯度,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一定量的样品配成溶液,滴加2滴酚酞,用c mol/LHCL溶液滴定至无色,用去HCl溶液的体积为V1mL;再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c mol/LHCl溶液滴定至橙色,又用去HCl溶液的体积为V2mL。用c、V1、V2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方案Ⅱ:称取m1 g样品溶于水,滴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将所得BaCO3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m2 g,用m l、m2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方案Ⅲ:称取m3g样品与足量稀H2SO4溶液反应,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测得生成的CO2的体积为V3 L(已折换成标准状况),用m3、V3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方案Ⅳ:称取m4g样品与足量稀H2SO4溶液反应,将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称量,

测得生成的CO2的质量为m5 g,用m4、m5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 方案I中依次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方案Ⅱ中,怎样检验加入的BaCl2溶液已过量,请简述操作方法:

                                        

(3) 方案Ⅲ和Ⅳ中都有CO2生成,不需要干燥就可测定CO2体积或质量的是方案.       (填序号);若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反应容器中,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是方案        (填序号),此误差会使测得的Na2CO3的纯度        (填“偏大”或“偏小”)。

(4) 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除样品外),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纯度                                  

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对试验的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个选择性试验,要求学生对题目的要求有个很深的认识。,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

试题详情

7.将质量为W1 g的钠、铝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溶液澄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 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a mol/L的盐酸,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盐酸体积为V2 L,将溶液在HCl气氛中小心蒸干得固体W2 g。下列所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35.5a=(W2W1) V2           B. n(Al)>mol

C. n(Na)+3n(Al)=mol        D. aV2

答案:C

命题意图:考察高中化学钠和铝有关化学性质。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综合了钠和铝有关化学性质的较难的计算型选择题,题目融合了化学中的“初态--终态”思想以及在化学选择和计算题中普遍使用的守恒法。根据题意,W1 g的Na和Al经过和一定量的水反应,置换出了V1 L H2,由电子得失守恒知:Na和Al完全反应变成Na+和Al3+失去的电子数应该等于生成的H2得到的电子数,则有n(Na)+3n(Al)=2V1/22.4 ;且Al要完全溶解 ,必须使生成的n(NaOH)>n(Al),假设n(Al)=n(NaOH)=n(Na),则有23n(Na)+27n(Al)=W1,得n(Al)<W1/50 ;溶液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得到的固体应该是NaCl和AlCl3的混合固体,因此,由“初态(Na和Al)--终态(NaCl和AlCl3)”知W2-W1是盐酸中Cl元素的质量,则有35.5aV2=W2-W1 ;aV2可看成是盐酸中Cl元素的物质的量,由Cl元素守恒知aV2=n(Na)+3n(Al)=2V1/22.4。

二 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6.  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O2(g)===CO(g);△H=-393.5kJ/mol

B.2H2(g)+O2(g)===2H2O(g) ;△H=+571.6kJ/mol

C.CH4(g)+2O2(g)=== CO2(g) +2H2O(g) ;△H=-890.3kJ/mol

D.C6H12O6(s)+3O2(g)=== 3CO2(g) +3H2O(l) ;△H=-1400kJ/mol

答案 D

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思路点拨:本题错选大多为A、C,原因为未能正确理解燃烧热概念中生成稳定氧化物的含义,CO2是C的稳定氧化物,生成的H2O应该是液态的。

试题详情

5.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成Co2+,Co2O3、Cl2 、FeCl2 、I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 +6FeI2 =2FeCl3 +4FeI3        B 、Cl2 +FeI2 =FeCl2 +I2

  C、Co2O3+6HCl=2CoCl2 +Cl2 +3H2O       D、2Fe3+  +2I- =2Fe2++I2

答案 A

命题意图: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思路点拨:B错的原因是对Cl2 、Fe3+、I2 的氧化性很清楚,但没有注意当Cl2 少量时可以只氧化I-; C错是由于对Co2O3、Cl2  氧化性强弱不清楚,而认为此反应不能发生。

试题详情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②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固体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配制100 mL 1 mol/LNaCl溶液  ④用稀硝酸洗涤做“银镜反应”实验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银  ⑤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  ⑥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可先将氯化亚锡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锡粒

A.①②④   B.②⑧⑥   C.②④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C

命题意图:考察对学生试验的掌握程度,要求掌握教材上的试验并能对试验原理和式样步骤有明确的认识。

思路点拨:①pH试纸只能大致的测定溶液的pH;③托盘天平称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即5.8 g;⑤相当于在Fe(OH)3胶体中加入了电介质NaOH使胶体聚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