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
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无反应
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退去,表明MnO离子为紫红色
解析:A项中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过程中,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答案:A
1.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②③⑦ B.③④⑤ C. ⑤⑥⑦ D.④⑥⑦
解析:①需要使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②需使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固体的溶解,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⑥⑦需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混合物。
答案:B
10.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____________,活塞b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
解析:(1)制取干燥纯净的CO气体,应用A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CO2已除尽,用B中浓硫酸干燥得纯净CO气体。E中反应为CuO+COCu+CO2,再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生成CO2气体,尾气CO气体用点燃法除去,防止污染环境。
(2)关闭活塞a,打开b,稀硫酸和A中生成的Na2CO3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水蒸气,共同和E中Na2O2反应生成O2,再通过D除去CO2,B干燥得纯净O2,加热k使乙醇挥发,O2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被Cu网催化氧化生成CH3CHO。
(3)①NaOH固体溶于水,吸水放热,抑制NH3·H2O电离,均有利于NH3逸出。NH3+H2O NH3·H2O
NH+OH-生成的NH3经G中碱石灰干燥后,在E中,NH3与空气中的O2在预热的铂铑合金网催化下发生反应,即4NH3+5O2铂铑合金△4NO+6H2O,NH3在该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最后用D中NaOH除去尾气中NO,防止污染空气,4NO+3O2+4NaOH===4NaNO3+2H2O。
答案:(1)ACBEC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 打开 k、m 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的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还原
9.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小片久置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触摸容器知溶液温度迅速上升,收集气体,检验得知其具有可燃性。若将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铝与Cl-反应,铝与SO不反应
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E.生成的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的硫酸铝不溶于水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__________。
(3)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5)以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镁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选项 |
铝电极 |
X电 解质 |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A |
负极 |
NaOH |
2Al-6e-+8OH- ―→2[Al(OH)4]- |
6H2O+6e-―→ 6OH-+3H2↑ |
B |
负极 |
稀盐酸 |
2Al-6e-―→2Al3+ |
6H++6e-―→3H2↑ |
C |
正极 |
浓硝酸 |
Mg-2e-―→Mg2+ |
2NO+4H+-4e- ―→2NO2↑+2H2O |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________有关。
解析:(1)同浓度的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在短时间内前者与铝反应而后者不能,说明是阴离子的影响。在CuSO4溶液与铝反应的试管中加少量CuCl2溶液,若反应加快,则说明上述推论正确。
(3)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迅速上升,气体具有可燃性,可知铝与H+反应生成H2。
(4)由(1)中选项D可知,使铝能与CuSO4反应的关键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5)在碱性溶液中,铝的活动性强于镁,铝作负极。在酸性溶液中,镁的活动性强于铝,镁作负极。由于铝遇浓硝酸钝化,在浓HNO3中,镁作负极。
答案:(1)D (2)Cu (3)H2 ①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的Al3+的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大,产生的H+的浓度增大;②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加快;③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溶解 (4)AB (5)AC 电解质性质
8.(2009·上海单科,26)根据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若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硫化氢气体,则制取气体的原料可选用________。
a.稀硫酸与硫化亚铁 b.稀硝酸与硫化亚铁
c.稀硫酸与硫化钠 d.稀盐酸与硫化亚铁
(2)现要组装一套可以控制硫化氢气体产生速率的装置,请在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________(填编号)。
(3)如下图,在一个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品红稀溶液,点燃硫化氢气体。在火焰自动熄灭后,停止通入气体,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集气瓶中继续通入硫化氢气体,振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点燃不纯的硫化氢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意外,可连接一个安全装置。下图的装置能起到此作用的是________。
(6)已知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3%-45.5%时会发生爆炸。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30%时,其爆炸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要求反应物是块状固体与液体。HNO3具有强氧化性,与FeS反应不能生成H2S,故答案为a、d。
(2)通过分液漏斗控制酸的滴速来控制反应速率。
(3)点燃H2S气体,产物有SO2、S和H2O,SO2使品红溶液退色,生成的S和H2O附着在瓶壁上。
(4)由SO2+2H2S===3S↓+2H2O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
(5)安全装置的连接方式是长进短出。
(6)H2S的体积分数为30%,则O2的体积分数约为×70%=14%,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所发生的反应为2H2S+O22S↓+2H2O,故爆炸产物为S和H2O。
答案:(1)ad (2)②③④ (3)品红溶液退色;瓶壁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的小液滴 (4)SO2+2H2S===3S↓+2H2O 变大 (5)b (6)S、H2O
7.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装置丁: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解析:乙中乙烯、乙炔均能与KMnO4(H+)溶液反应,丙中应选用饱和Na2CO3溶液作吸收剂。
答案:AD
6.“酸化”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酸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盐酸酸化
B.抑制Fe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
C.检验氯代烃中含氯,加碱溶液加热后,用稀硫酸酸化,再检验
D.确认溶液中含有SO时,用盐酸酸化,再检验
解析:A项KMnO4能氧化盐酸产生Cl2;B项HNO3能氧化Fe2+生成Fe3+;C项H2SO4酸化会生成Ag2SO4沉淀,应用HNO3酸化。
答案:D
5. 欲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 )
A.测得其pH=7
B.跟钠反应生成氢气
C.电解时得到氢气和氧气,且两者在相同状态下的体积比为2∶1
D.在1.013×105 Pa时沸点为100℃
解析:A项未确定温度,pH=7时不一定是中性,即使是中性也不一定是纯水;B项中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其它溶液;C项,电解时产生H2与O2之比为2∶1,可能是H2SO4或Na2SO4等水溶液。
答案:D
4.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以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C.测定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原溶液点在润湿的pH试纸上立即与比色卡比较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容量瓶、烧杯
解析:B项引入NaCl杂质,C项pH试纸不能润湿,D项缺少玻璃棒及胶头滴管。
答案:A
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中不合理的是( )
A.制Cl2:MnO2、HCl(浓) B.制NH3:浓氨水、生石灰
C.制NO:HNO3(稀)、Cu D.制CO2:H2SO4(稀)、CaCO3
解析:CaC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不能进一步反应。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