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325  435333  435339  435343  435349  435351  435355  435361  435363  435369  435375  435379  435381  435385  435391  435393  435399  435403  435405  435409  435411  435415  435417  435419  435420  435421  435423  435424  435425  435427  435429  435433  435435  435439  435441  435445  435451  435453  435459  435463  435465  435469  435475  435481  435483  435489  435493  435495  435501  435505  435511  435519  447090 

例1 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即  

a>1 ,

若0<a<1 ,

例2 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即

m>1时,    ∴

m=1时,    ∴xÎφ

当0<m<1时,    ∴

m≤0时,  x<0

例3 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时, 

时,    ∴x¹-6

时,   xÎR

例4  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当即qÎ(0,)时,   ∴x>2或x<1

即q=时,  xÎφ

即qÎ(,)时,   ∴1<x<2

例5  满足x的集合为A;满足x的集合为B

1° 若AÌB  求a的取值范围;     

2° 若AÊB  求a的取值范围;   

3° 若AB为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求a的值

解:A=[1,2] , B={x|(x-a)(x-1)≤0}

a≤1时,  B=[a,1]      当a>1时 B=[1,a]

a>2时,  AÌB

当1≤a≤2时,  AÊB

a≤1时,  AB仅含一个元素

例6 方程有相异两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则,设  

又∵a>0 ∴

试题详情

 笔者认为,高考英语作文的主题越来越接近生活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的目的是使考生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仅仅是脱离生活的、机械的学习,这也是应对中国学生在英语方面突出的“高分低能”的缺点的有效手段之一。

 趋势2:英语作文的“语文化”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高考英语作文这种从生活切入的主题似乎大大降低了其难度。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虽然此类描述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更“有话可写”,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上述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有两个要求,描写只是其中的第一个要求,在我们看来那只是一个引子,仅仅是几句话带过的“述题”部分。而重头戏是后面的第二个要求,那才是评判作文质量的关键所在。还是以07年的高考为例,它要求在描写送出的礼物和所送的对象之后,还要写出该礼物对他(她)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带来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所描写的礼物对于接受礼物的人是有意义的,自然地,如果需要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就要求考生在描写的背后揭示出具有一定深意的主题。再来看05年的高考,这次是要求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题。很明显,文章要求考生描写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事情,从而证明人各有所长,无论才能大小都能成为有用的人。这就要求考生在选题上要花上一番心思,文章所描写的事情必须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尽量是一件小事,但是从这件小事上能够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所以说,虽然文章的主题和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文章的素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可是考生在选题和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必须多花些心思,这是不是同我们在处理高考中语文的作文题时的情形一样呢?

 趋势3:及格容易,高分难

 以前的英语作文,如果达到了要求的字数、基本无语法错误、思路清晰、表达及过渡流畅,一般达到这些要求,就能进入至少“中上”的档次。但是,描述性的文章不同于考生们平时常常接触到的议论文,它没有能够套用的固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它对考生在文章结构的组织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一篇高考作文应该控制在120-150字之间,那么考生如何合理地安排呢?如果描述部分过多而忽略了中心的挖掘的话,那只能算是一篇“没有灵魂”的文章。因此,这里就要考验考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了,如何既做到“言简意赅”又能够表达清楚到位,这显然是比以前议论文一两句话的“述题”更为艰巨的任务。

 另外,要想取得高分,还要求考生能够考虑那些别人想不到的主题。因为这里的描写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相近的表达,因此如果文章没有能够“脱颖而出”的地方,所得到的分数自然也比较普通。故要想取得高分,考生就要注重对于文章主题的挖掘,要让阅卷的老师看到你思想的光芒,发现你文章的闪光点。这些都是死板的模板、千篇一律的范文和单纯的描写所不能做到的。

试题详情

23.已知函数f (x)=(x-1), 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数列{}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q∈R, q≠1, q≠0),

f (d-1), f (d+1), f (q-1), f (q+1),

  (1)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对任意的自然数n均有

成立,求+++……+的值

  解:(1) f (d-1)=(d-2), f (d+1)=d,

=2d, 即d-(d-2)=2d,

解得d=2, ∴ =0, =2(n-1),

  又f (q-1)=(q-2), f (q+1)=q,  =q,

=q,

  ∵q ≠1, ∴ q=3, ∴=1, =3

  (2) 设(nN), 数列{}的前n项和为,

=2n, =2(n-1), 

 ∴=2, 即=2, ∴ =2=2·3

  ∴+++……+

=2+2·3+……+2·3,

试题详情

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且,+=21, (1) 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2) 求证:+++……+<2.

  解:(1)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公差为d,则=(+2d,

  +=8+13d=21, 解得 =1, d=1,

  ∴ n, , ;

  (2) +++……+

=2·[(1-)+()+……+()]<2.

试题详情

1.已知, a, , …, , …构成一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n,, 记{}的前n项和为,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 证明:<1.

  解:(1) =1, 当n≥2时, =2n-1;

由于n=1时符合公式,∴ =2n-1 (n≥1).

  (2) ,

,

  两式相减得

++(1-)-,

  ∴ +(1-)-<1,

试题详情

2.由1.得{}是等比数列   a=0.2 ,   q=

   

  例3在等比数列中,,求的范围

解:∵,∴

又∵,且,∴

解之:

时,,∴

(∵)

时,

且必须为偶数

,(∵)

例4 设{}, {}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为, , 已知,求⑴;⑵

 ⑴ 解法1:

.

⑴解法2:∵{}, {}都是等差数列

∴可设=kn(5n+3), =kn(2n-1)

=-= k[n(5n+3)-(n-1)(5(n-1)+3)]=kn(10n-2),

  =-=k[n(2n-1)-(n-1)(2(n-1)-1)] =kn(4n-3),

==

⑵解:由⑴解法2,有

=-= k[n(5n+3)-(n-1)(5(n-1)+3)]=kn(10n-2),

  =-=k[n(2n-1)-(n-1)(2(n-1)-1)] =kn(4n-3),

     ∴=k5(105-2)=240k

      =k8(48-3)=232k

     ∴ =

例5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1)  如果a=9, S=40, 问是否存在常数c,使数列{}成等差数列;

(2)  如果n-6n, 问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对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解:(1) 由a=9, S=40, 得a=7, d=2,

=2n+5, n2+6n,

  ∴ 当c9时, n+3是等差数列;

  (2) 对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等价于{}成等差数列,

由于n-6n

,

即使c=9, =|n-3|, 也不会成等差数列,

因此不存在这样的常数c使得对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试题详情

例1 在△ABC中,三边成等差数列,也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证:由题设, 

     ∴  即  从而 

(获证)

例2 从盛有盐的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2 kg的容器中倒出1 kg盐水,然后加入1 kg水,以后每次都倒出1 kg盐水,然后再加入1 kg水,

问:1.第5次倒出的的1 kg盐水中含盐多少g

2.经6次倒出后,一共倒出多少k盐?此时加1 kg水后容器内盐水的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1.每次倒出的盐的质量所成的数列为{},则:

    a= 0.2 kg ,  a=×0.2 kg ,   a= ()×0.2 kg

    由此可见:= ()×0.2 kg , 

= ()×0.2= ()×0.2=0.0125 kg

试题详情

23. (金华卷,本题10分)

已知点P的坐标为(m,0),在x轴上存在点Q(不与P点重合),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反比例函数y = 的图像上.小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不论m取何值,符合上述条件的正方形只有两个,且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在第四象限另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1在第二象限.

(1)如图所示,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P点坐标为(1, 0),图中已画出一符合条件的一个正方形PQMN,请你在图中画出符合条件的另一个正方形PQ1M1N1,并写出点M1的坐标;

(温馨提示:作图时,别忘

了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描黑喔!)

M1的坐标是   ▲   

        (2) 请你通过改变P点坐标,对直线M1 M的解析式ykx+b进行探究可得 k  ▲  ,   若点P的坐标为(m,0)时,则b  ▲ 

       (3) 依据(2)的规律,如果点P的坐标为(6,0),请你求出点M1和点M的坐标.

试题详情

2.(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如图,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若双曲线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

(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B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

[答案]

(1)∵点A横坐标为4 , 

∴当 x = 4时,y = 2

∴ 点A的坐标为(4,2 ) …………2’                

∵点A是直线与双曲线(k>0)的交点,

k = 4×2 = 8  ………….3’

(2)解法一:

∵ 点C在双曲线上,当y = 8时,x = 1

∴ 点C的坐标为(1,8)………..4’                

过点AC分别做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M、N,得矩形DMON

S矩形ONDM= 32 , SONC = 4 , SCDA = 9, SOAM = 4         

SAOC= S矩形ONDM-SONC-SCDA-SOAM

= 32-4-9-4 = 15  ………..6’  

解法二:

过点  CA分别做轴的垂线,垂足为E、F,

∵ 点C在双曲线上,当y = 8时,x = 1。

∴ 点C的坐标为(1,8)     

∵ 点CA都在双曲线上,

∴ SCOE = SAOF  = 4                

∴ SCOE + S梯形CEFA = SCOA + SAOF .

∴ SCOA = S梯形CEFA                 

∵ S梯形CEFA =×(2+8)×3 = 15, 

∴ SCOA = 15           

(3)∵ 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 ,

OP=OQOA=OB

∴ 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

∴ SPOA = S平行四边形APBQ =×24 = 6

设点P的横坐标为m(m > 0且),

P(m) …………..7’

过点PA分别做轴的垂线,垂足为EF

∵ 点PA在双曲线上,∴SPOE = SAOF  = 4

若0<m<4,

∵ SPOE + S梯形PEFA = SPOA + SAOF

∴ S梯形PEFA = SPOA = 6

解得m= 2,m= - 8(舍去)

P(2,4)      ……………8’     

m> 4,

∵ SAOF+ S梯形AFEP = SAOP + SPOE

∴ S梯形PEFA = SPOA = 6

 ∴

解得m= 8,m =-2 (舍去)

P(8,1)

∴ 点P的坐标是P(2,4)或P(8,1)………….9’

试题详情

1. (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若是双曲线上的两点,且,则{填“>”、“=”、“<”}.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

[答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