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514  7522  7528  7532  7538  7540  7544  7550  7552  7558  7564  7568  7570  7574  7580  7582  7588  7592  7594  7598  7600  7604  7606  7608  7609  7610  7612  7613  7614  7616  7618  7622  7624  7628  7630  7634  7640  7642  7648  7652  7654  7658  7664  7670  7672  7678  7682  7684  7690  7694  7700  7708  447348 

1.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使用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

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解析: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v(正)、v(逆),而平衡不发生移动,A项不合题意;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符合题意;合成氨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则低温才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提高温度(500 ℃),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500 ℃时催化剂活性最大,故C项不符合题意;合成氨采用循环操作,并没有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试题详情

10.有FeCl2、CuCl2混合液400 mL,经测定其中Cl-浓度是a mol·L-1,投入过量锌粉b g,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残渣洗涤干燥后,质量为c g。

(1)原混合液中,Fe2+、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c(Fe2+)=___________,c(Cu2+)=___________。

(2)b的数值应大于___________a g,其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数值越大,说明混合液中,CuCl2含量_______________;c的最大值(以a、b表示)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FeCl2物质的量浓度为x,CuCl2物质的量浓度为y。

由FeCl2+Zn====Fe+ZnCl2  Δm减

     65   56     9

CuCl2+Zn====Cu+ZnCl2   Δm减

    65   64      1

可知:解得

因为Zn过量,故×0.4a,即b>13a。

利用极限值考虑法,当溶液都是CuCl2时,残渣质量最大为b-0.2a,故c<b-0.2a,即c=

答案:(1) mol·L-1   mol·L-1

(2)13  ×0.4×65=13a    (3)越大 

试题详情

9.(2005全国高考理综Ⅲ,26)A、B两种固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在A、B中,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高温煅烧A、B时,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由D可制得E(酸)。E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合酸跟甲苯反应可生成三硝基甲苯。C与E的稀溶液反应得到溶液F,往F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经灼烧后转变成C。往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的单质得到溶液G。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煅烧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元素的单质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综合性较强的推断题,我们可从向F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推出F溶液中有Fe3+,又知该沉淀灼烧后转变为C,则C为Fe2O3;E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合物跟甲苯反应可生成三硝基甲苯,则知E为H2SO4或HNO3,再根据前面A、B都是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的,且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知E为H2SO4,A为FeS,B为FeS2;向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单质得溶液G,则G为FeSO4。由此题目便可迎刃而解。

答案:(1)FeS   (2)4FeS2+11O22Fe2O3+8SO2  2Fe3++Fe====3Fe2+

(3)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试题详情

8.建筑用的红砖和青砖,其颜色是由其中含有的不同价态铁的氧化物所致。我国古代砖瓦建筑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由青砖建成。有人提出以下可能的原因:①青砖中含的是FeO;②青砖中含的是Fe3O4;③Fe2O3长期遇酸雨侵蚀会风化溶解使砖瓦强度降低;④Fe3O4性质稳定;⑤FeO性质稳定。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红砖中一般含有Fe2O3,青砖一般含有Fe3O4。Fe3O4性质稳定,所以我国由青砖建成的古代建筑能够保持到现在。

答案:B

试题详情

7.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

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D溶液中存在[Fe(SCN)]2+               B.滤液中有Fe3+

C.B为AgBr浅黄色沉淀             D.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

解析:根据B、D现象可确定A是由Fe3+和Br-或由Fe2+和Br-组成的盐。

答案:D

试题详情

6.Cu+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若检验用氢气还原CuO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浓硝酸        B.稀硝酸         C.浓硫酸          D.稀硫酸

解析:由题给信息知:Cu2O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Cu和Cu2+,A、B、C三个选项的酸均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都有蓝色溶液生成;只有加入稀硫酸时,若产物Cu中含有Cu2O时,会有蓝色溶液生成,若全部为Cu则无明显现象。

答案:D

试题详情

5.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

C.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Fe3+

解析:残留固体中一定含有Cu,由于a>c,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u2+,故c g残余固体中不可能含有Fe,溶液中也一定不含Fe3+

答案:A

试题详情

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该盐可能是(   )

①AgNO3  ②Na2CO3  ③KNO3  ?④FeSO4⑤FeCl3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解析: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发生,加入一种盐后,铜粉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该盐具有强氧化性或在稀硫酸中表现强氧化性,如AgNO3、KNO3在稀硫酸中形成硝酸溶液,能与铜反应,将铜粉溶解。加入FeCl3后Fe3+也能与铜粉反应使铜粉溶解。

答案:A

试题详情

3.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

A.FeS         B.Fe2O3               C.FeCl3            D.Fe3O4

解析:由题意可知,A中的Fe2+与SCN-结合没有颜色改变,但通入Cl2后发生下列反应,生成Fe3+,溶液变为红色。2Fe2++Cl2====2Fe3++2Cl-,Fe3++SCN-====[Fe(SCN)]2+

答案:A

试题详情

2.将铜粉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将此不溶物又投入到盐酸中,未见H2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Fe2+                  B.滤液中一定有Fe3+

C.滤液中一定有Fe2+、Cu2+              D.滤液中一定有Fe2+、Fe3+、Cu2+

解析:由题意知,铜、铁混合物与稀硝酸反应后仍有剩余,又因不溶物与盐酸不反应,故剩余物一定为Cu粉,则溶液中一定无Fe3+。而溶液中是否有Cu2+取决于还原性强的Fe能否将稀硝酸完全还原掉。故选A。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