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889  7897  7903  7907  7913  7915  7919  7925  7927  7933  7939  7943  7945  7949  7955  7957  7963  7967  7969  7973  7975  7979  7981  7983  7984  7985  7987  7988  7989  7991  7993  7997  7999  8003  8005  8009  8015  8017  8023  8027  8029  8033  8039  8045  8047  8053  8057  8059  8065  8069  8075  8083  447348 

2.现有①Al2(SO4)3、②Ba(NO3)2、③NaOH、④CuCl2、⑤KCl等5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解析:由外观特征可确定CuCl2,再向余下的四种试剂中加入CuCl2,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即为NaOH,再将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余下的3种试剂中,可确定Al2(SO4)3,再利用Al2(SO4)3确定Ba(NO3)2和KCl。

答案:A

试题详情

1.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解析:A、B、C均导致测得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增加,氢元素的质量偏大;A、B项测得氧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则氢元素质量偏大,故有m(H)∶m(O)>1∶8;C中测得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小(因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这时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故有m(H)∶m(O)>1∶8。

答案:D               

试题详情

13.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________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________,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______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并且为防止坩埚炸裂和烧坏桌面,灼烧后的坩埚要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2)灼烧后含有少量铜其原因可能是灼热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3)利用途径Ⅱ制取胆矾时,必须先加酸将氧化铜溶解,加热通氧气将Cu氧化,过滤除去粗制氧化铜中的不溶物杂质后,然后再蒸发溶剂,冷却结晶,再过滤得晶体,最后将其干燥,由此可写出答案。

(4)根据途径Ⅰ的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和途径Ⅱ的反应方程式2Cu+O2+2H2SO4(稀)2CuSO4+2H2O,可以看出途径Ⅱ的优点是:①产生等量的胆矾比途径Ⅰ耗硫酸少;②途径Ⅱ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SO2)。

(5)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分别是:①称量坩埚;②称量加入晶体后的坩埚;③称量加热冷却后的坩埚;④称量再加热、再冷却后的坩埚至两次称量的值相差不超过0.1 g。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使CuSO4晶体中的CuSO4分解了,其他三项均使x值偏低。

答案:(1)C E B (2)AB (3)蒸发浓缩 过滤 (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4 (6)a

 

试题详情

12.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反应物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哪几种(写仪器名称)________,实验所用试剂为________。

(4)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①按上图连接好仪器装置;②扭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____________;③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止水夹K3,要使烧瓶内产生喷泉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题干中注明该装置是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装置,将此信息与图中物质相关联,可知目的为验证NO易被氧气氧化和NO2可与H2O反应的性质。

(2)2NO+O2===2NO2,3NO2+H2O===2HNO3+NO

(3)纵观整套装置,除题干所述的仪器外,还剩下的主要仪器有圆底烧瓶和烧杯,所用试剂也由读图可知。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属于中学实验的常考考点,类似的考题较多。本问应从装置的特点来思考。可用储水瓶中的水排储气瓶中的空气至圆底烧瓶中,使之形成水压。若装置不漏气,则储气瓶中水位将不再上升。

(5)②通过现象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③从喷泉的反应物质出发寻找答案。因为当外压大于内压时喷入,如课本中氨水的喷泉实验;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喷出,如火山喷发。本操作应抓住NO2与H2O接触后发生反应而导致体积减小去思考,要特别留心“打开K3”这一环节。

答案:(1)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

(2)2NO+O2===2NO2,3NO2+H2O===2HNO3+NO

(3)圆底烧瓶和烧杯 NO、O2、H2O

(4)安装好装置,先夹上K3,关闭K1,打开K2,在储水瓶中装入水。再打开K1,使水注入储气瓶。片刻,储气瓶中水位不再上升,储水瓶中水位不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其气密性不好

(5)盛NO的烧瓶内出现红棕色,盛O2的储气瓶中液面上升,储水瓶中液面下降 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

试题详情

11.(2008·全国Ⅱ理综,28)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CO,SO,SO,Cl,Br,I。为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则一定至少含有SO和CO中的一种,因为它们水解显碱性;②加入HCl后,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一定有CO,而无SO,若有SO,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③加入CCl4并滴加氯水,CCl4层未变色,说明一定无I和Br,若有Br和I,氯水会将它们氧化生成Br2和I2;④加入BaCl2能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⑤加入HNO3酸化后,再加入过量的AgNO3产生了白色沉淀,则一定有Cl,产生了AgCl沉淀。

(2)不能确定的只有NO。

答案:(1)①CO和SO可能存在,因它们水解显碱性

②CO肯定存在,因产生的气体是:CO2;SO不存在,因为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③Br,I不存在,因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

④SO存在,因BaSO4不溶于盐酸

⑤Cl存在,因与Ag+形成白色沉淀

(2)NO

试题详情

10.实验室需要纯净的NaCl溶液,但现有的NaCl晶体混有少量Na2SO4和(NH4)2CO3,请设计实验除去杂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NH4)2CO3用加热好还是加强碱后再进行加热好?

你选择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NH4)2CO3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S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SO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比较NaCl和(NH4)2CO3的性质差异结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难得出加热好。判断(NH4)2CO3是否被除尽时,要注意的只能用盐酸,否则会带来杂质。除去SO是使用过量的BaCl2溶液,接着又要用过量的Na2CO3溶液来除去过量的BaCl2(二者不能颠倒),最后用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

答案:(1)加热好 因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加入盐酸 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再滴入少量BaCl2,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题详情

9.  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并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

A.MgMg(NO3)2

B.MgMgCl2Mg(OH)2Mg(NO3)2

C.MgMgOMg(NO3)2

D.MgMgSO4Mg(NO3)2

解析:A、D项在反应过程中均产生了污染环境的物质,且原料利用率低;B项中步骤较复杂,所用试剂较多,浪费了资源;C项步骤简单,原料丰富,利用率高。

答案:C

试题详情

8.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Ba(OH)2、KSCN、NaCl、Mg(NO3)2(FeCl3溶液)

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

C.NH4Br、K2CO3、NaI、CaCl2(AgNO3溶液)

D.(NH4)3PO4、NaBr、CuSO4、AlCl3(KOH溶液)

解析:本题是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的考查。

A中可先利用FeCl3鉴别出Ba(OH)2[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和KSCN(产生血红色溶液),然后再利用Ba(OH)2鉴别出Mg(NO3)2(产生白色沉淀),最后一种为NaCl,故能鉴别;B中可利用将H2SO4分别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为NaHC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SiO3,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NH4)2SO3,余下的为NaNO3,故能鉴别;D中可利用将KOH分别逐滴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为CuSO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的为AlCl3,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NH4)3PO4的方法来鉴别。故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7.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A.苯、酒精、硝基苯        B.食盐、烧碱、硝酸铵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解析:A中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苯与水、硝基苯与水均能出现分层,苯在水的上层,而硝基苯则在水的下层;B中利用溶解放热吸热鉴别;C中碳酸钙不溶于水,蔗糖水溶液呈无色,硫酸铜粉末溶于水显蓝色,答案为D。

答案:D

试题详情

6.对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A.只有①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①两者都易溶;④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②CaCl2易溶,CaCO3难溶;③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方法分离。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