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5906  445914  445920  445924  445930  445932  445936  445942  445944  445950  445956  445960  445962  445966  445972  445974  445980  445984  445986  445990  445992  445996  445998  446000  446001  446002  446004  446005  446006  446008  446010  446014  446016  446020  446022  446026  446032  446034  446040  446044  446046  446050  446056  446062  446064  446070  446074  446076  446082  446086  446092  446100  447348 

4、方法要灵活

不要把选择题简单地等同于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要充分注意用题目提供的信息,灵活运用各种解法,避繁就简,才能事半功倍。

例26、P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切圆圆周上一点,P对正方形两对角线视角分别是,则的值                  ( C )

(A)2     (B)4     (C)8     (D)

解:抓住特点用特殊值法,可迅速求解。不妨取P点为正方形对角线与它的内切圆的交点,不难求得:,代入得=8

例27、曲线与直线有两交点时,实数的取值范围                             ( A )

(A)   (B)  (C)  (D)

解:首先数形结合作出两函数图象,前者为圆心为(0,1)半径为2的上半圆,后者为过定点(2,4)的直线系。如图。有两交点需故排除(B)、(D)。那么切线到底是,由选择支中反复出现的已暗示了答案可能是(A),可进一步代值,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验证  故选(A)

      y              P      C                   A      B                 O     X

例28、梯子10级,一步上一级或2级,规定8步走完有多少种走法          ( B )

(A)  (B)  (C)  (D)

解:设2级需x步,1级y步,有x=2,y=6即10=22+61,进一步研究2步2级的不同位置,故为。选(B)

试题详情

3、分析要全面

分析不全面,有时会使符合题意的解出现重复或遗漏,有时又会让不合题意的解鱼目混珠。

例22、与空间四点等距的平面至少有             ( D )

(A)1个   (B)3个   (C)4个   (D)7个

例48、(97年)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 D )

(A)150种  (B)147种  (C)144种  (D)141种

解:本题为近年高考中得分最低的选择题。任取4点有种,其中4点共面的情况有三类。一类:4点位于四面体的同一面内,有种;二类:中位线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3种;三类:取一棱上3点及对棱的中点,有6种。(最易忽略)故取法有:--3-6=141,选(D)

例23、从1~9这九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作对数的真数和底数,可得不同的对数值有                       ( B )

(A)32    (B)53    (C)57   (D)72

例24、若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制  ( B )

(A)(1,19)  (B)[1,19)  (C)[1,19]  (D)以上不对

略析:一定要考虑函数退缩为常函数也满足条件,故选(B)

例25、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2,A1A=1,则从A点出发沿表面到C1的最短距离是                         ( C )

(A)   (B)   (C)   (D)

略析:侧面展开要考虑到两种路径再比较大小。选(C)

试题详情

2、基础要牢靠

选择题小、巧、活的特点。是检查基础知识,考察判断力的好题型。为解题正确而迅速,必须牢固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概念不可混淆不清,性质不可似是而非,方法不可模棱两可。

例21、若函数f(x+1)的定义域是[1,2],f(x-2)的定义域是  ( B )

(A)[3,4]  (B)[4,5]  (C)[2,3]  (D)[-2,-3]

分析:对函数定义域及复合函数的意义要充分理解,才不至模棱两可。

试题详情

解题时,若根据题设推出的结果与选择支都不相同,说明解题有误,须认真检查每个解题环节,找出错误的原因。有时由于概念不清或计算不慎,所得结果与某一干扰支相同,这样陷入“陷阱”。为识破命题者的“陷阱”,提高解选择题的正确率,再强调以下几点:

1、审题要仔细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推敲,分析隐含条件,掌握关键词句。

例19、已知x1,x2是方程的两实根,则

最大值是                      ( B )

(A)19     (B)18   (C)   (D)不存在

分析:由若忽略两实根的约束,易错选(A)

事实上解出时,最大值为18

例20、已知的值         ( C )

(A)  (B)  (C)  (D)

解:若充分注意到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可判断

,从而判定,可直接选出(C),避免了产生增根错选(A)

试题详情

8、逻辑分析

根据提供的选择支结合题意,通过分析确定正确答案。

例17已知集合,那么为区间                     ( A )

(A)  (B)  (C)  (D)

解:(A)(C)排斥,(B)(D)排斥,在(B)中取无意义,排除(B),在(D)中取排除(D)同时也排除(C)  故选(A)

例18下列四个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A存在无穷多个,使得                         

B不存在无穷多个,使得

C对任意,使得cos()=

D、不存在这样的

试题详情

7、逆代验证

例15、(1994年高考文科卷)如果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那么                             ( D )

(A)   (B)-    (C)1     (D)-1  

分析:本题难度系数0.3。许多人在化到不知如何下手。应注意其对称轴过图象波峰波谷,即最值处。将代入有

。采用将各值代入验证排除更易推出选(D)

例16若向量m=(2,0),n=(3,0),|a-m|=,|a-n|=4,则向量a为  (  )                 A、(-3,±4)   B、(4, ±3)   C、(3, ±4)   D、(-4, ±3)

试题详情

6、结论选择法

由于高考命题原则是“源于教材,而略高于教材”,加上选择题是不必说明理由等特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总结出略高于教材的真命题,但又不是课本中的定理、公式,故我们称它们为规律性结论. 利用它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掌握一定量的规律性结论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规律性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总结.

例14(199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各项都是实数的等比数列{an},前n项的和记为Sn,若S10=10,S30=70,则S40等于()

(A) 150  (B) -200  (C) 150或-200  (D) 400或-50

分析 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得等比数列又一一求和公式Sm+nSm+qmSn

解法1由“另一求和公式”,得S40S30+q30S10

S30>0,q30>0,S10>0.

S40>0,排除(B)、(C)、(D),而选(A).

解法2由公式,得S30S20+q20S10S10+q10S10+q20S10

从而有q20+q10-6=0,解得q10=2

S40S30+q30S10=70+8×10=150,选(A).

试题详情

5、直观选择法

直观选择法就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迅速作出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常用的图形有:韦恩图、数轴、三角函数线、函数的图像、方程的曲线、几何图形、表格等.

例13已知α为锐角,且cosα=3/5,cos(α+β)=-5/18,那么β是第(  )象限的角                                             

A、一    B、一或二    C、一或三   D、二或三

试题详情

4、 特征选择法

特征分析选择法是指通过认真地审题,深入挖掘问题的不同特征,将隐含条件、内部结构等显露出来,从而把握住问题脉搏、优化思维,开拓快速解题的捷径.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条件特征的分析、结论特征的分析、位置特征的分析、结构特征的分析、语言特征的分析等.

例11(1999年全国高考题)若,则的值为()

A. 1   B.    C. 0   D. 2

解:考察待求式结构

恰是条件结构中,取特殊值时的积.

,故选A

说明:纵观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某些命题的已知数式结构中常常隐含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进而联想转化,可实现解题的选择.

例12设

A、  B、  C、  D、             (  )

试题详情

3、 特例选择法

高考数学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一般性问题,“特例选择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法的主要特征是取特例(如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点、特殊数列等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判断--否定或肯定,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目的.

例8(2002年全国高考题) 不等式(1+x)(1x│)>0的解集是( )

(A) {x│0≤x<1} (B) {xx<0且x1}

(C) {x1<x<1} (D) {xx<1且x1}

分析 本题若用直接法,需分类讨论,计算量大且易出错.而用特殊值法,则能省时又省力.

解:取x=0、2,显然是原不等式的解,故排除(A)(B)(C),而选(D).

例9若a,b,c成等比数列,m为a、b的等差中项,n为b、c的等差中项,则的值为                              (  )

A、4   B、3   C、2   D、1

例10(1997年高考试题)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C )

(A)       (B)

(C)      (D)

题目设计的四选择支数据:2、、2.5、3四个数值非常接近。让学生不易取值排除。但聪明的发现将x=代入能使不等式两边相等为,考虑不等式解与方程有关,猜答案为(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