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829  7837  7843  7847  7853  7855  7859  7865  7867  7873  7879  7883  7885  7889  7895  7897  7903  7907  7909  7913  7915  7919  7921  7923  7924  7925  7927  7928  7929  7931  7933  7937  7939  7943  7945  7949  7955  7957  7963  7967  7969  7973  7979  7985  7987  7993  7997  7999  8005  8009  8015  8023  447348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捡到一块矿石,观察外观发现该矿石坚硬且呈红褐色,投入水中

没有任何变化,再向水中加浓盐酸至过量,矿石部分溶解,并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学

生猜测该矿石可能由CaCO3、SiO2、Fe2O3三种成分组成,试设计实验证明CaCO3以外

的两种成分。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药匙、漏斗、漏斗架;2 mol/L盐

酸、2 mol/L NaOH溶液、2% KSCN溶液。

(1)将实验方案用以下流程示意图表示,试写出每步所用试剂名称或化学式。

试剂Ⅰ__________;试剂Ⅱ__________;试剂Ⅲ__________。

(2)如果猜测是成立的,试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适量矿石研细,加足量2 mol/L盐酸
大量无色气体生成,得棕黄色溶液,且仍有少量固体残留

 
 

 
 

 
 

解析:Fe2O3可溶于盐酸,在溶液中存在Fe3+,可用SCN检验其存在,从而说明矿石

中含Fe2O3;SiO2不溶于盐酸,作为残渣被滤出。为进一步确认,加入NaOH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加盐酸,如果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则说明矿石中有SiO2

答案:(1)2% KSCN溶液 2 mol/L NaOH溶液 2 mol/L盐酸

(2)


取①操作得到的溶液少许置于洁净试管,并滴加几滴2% 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矿石中可能含有Fe2O3

取①操作得到的残余固体适量置于烧杯,加入足量2 mol/L NaOH溶液,充分搅拌
残余固体完全溶解于2 mol/L NaOH溶液,并得无色溶液

取③操作得到的无色溶液少许置于洁净试管,用胶头滴管滴入2 mol/L盐酸至过量
有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过量的盐酸,说明原矿石中可能含有SiO2

试题详情

17. (2008·广东,23)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焦炭高温HCl573 K以上H21 357 K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根据原子守恒即质量守恒可以写出SiHCl3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SiHCl3和H2O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分析它们化合价的变化可知 ,而Cl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因此另一种元素即H元素的化合价必定降低,即另一种物质是H2

(2)碳化硅、氮化硅为原子晶体,则A、B、C都正确;D中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盐酸不能与硅反应,而HCl在573 K以上的温度下可与硅发生反应。因此E不正确。

答案:(1)①SiHCl3+H2Si+3HCl ②SiHCl3+3H2O===H2SiO3↓+3HCl↑+H2↑ 氧气与氢气混合,可能引起爆炸;氧气可能会氧化SiHCl3 (2)ABC (3)现象:试管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并且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解释:Na2SiO3和NH4Cl均能够水解,二者相互促进,Na2SiO3水解生成H2SiO3,NH4Cl水解产生NH3

试题详情

16.如下图所示。已知单质I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单质G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化合物H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化合物E极易溶于水形成无氧酸,该无氧酸在常温时能够与氧化物A起反应。

请填空:

(1)氧化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框图”题型。要求在全面系统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抓住某些物质的特殊性,以此作为“切入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所给条件单质I是半导体材料,H是有毒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可初步得出I为Si,H为CO,A为SiO2,再根据E的性质,判断出E为HF,G为H2,F为O2等。

答案:(1)SiO2 (2)HF (3)SiO2+2CSi+2CO↑ (4)2F2+2H2O===4HF+O2

试题详情

15. 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设含杂质SiO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

方案Ⅰ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通过测定装置E反应前后的质量,计算纯度。

(1)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所装的试剂是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A中所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1 g。

(4)该方案中高温煅烧应选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判断碳酸钙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却”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方案Ⅱ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CaCO3+SiO2CaSiO3+CO2↑,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案Ⅰ的原理是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产生CO2,通过CO2的质量可测得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但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一是要用空气将产生的CO2全部排出,空气要事先经过NaOH溶液处理;二是生成的CO2要先除HCl,再干燥;三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装置影响结果的测定。方案Ⅱ的原理是将大理石样品在坩埚中分解,通过计算产生CO2的量求得CaCO3的质量,尽管在煅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CaCO3+SiO2CaSiO3+CO2↑,但不影响CaCO3产生CO2的量,故无影响。但要注意冷却一定要在干燥器中进行,以防CaO在冷却时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

答案:(1)CaCO3+2H+===Ca2++H2O+CO2↑ (2)饱和NaHCO3溶液 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E中影响测定结果 (3)将装置中的残留的CO2全部赶进E中被完全吸收 NaOH溶液 (4)坩埚 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 g以内 在干燥器中冷却 防止CaO冷却的时候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 (5)错误 无论是否发生该反应,生成的CO2的量一定,由C守衡计算出CaCO3的质量一定

试题详情

14.氮化碳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化碳属于原子晶体

B.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

D.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

解析: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说明它属于原子晶体;碳氮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由于氮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大于碳原子,共用电子对偏向氮原子而使其显负价,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可得碳显+4价,氮显-3价,据此也可得出其化学式为C3N4。由题图分析得每一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

答案:B

试题详情

13. 2008年9月25,“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了,又一次显示出我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一流。飞船应用了许多尖端的合成材料。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思路点拨:解题要点就是根据物质的性能确定其用途或根据其用途推知其性能。

解析:航空材料的特点是质轻、高强度、耐高温抗氧化等高可靠性,故B错,A正确;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D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12.金属陶瓷是一种应用于高科技的复合材料,合成方法是将陶瓷(主要成分为Al2O3、ZrO2等耐高温材料)和粘结金属(主要是Cr、Mo、W、Ti等高熔点金属)研磨混匀成型后,高温烧结使金属仍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金属陶瓷之中,据此判断合成工艺必须( )

A.在氧气中合成  B.在HCl气氛中合成  C.在氮气气氛中合成  D.在空气中合成

解析:要金属以单质存在于陶瓷中,金属不能与O2、HCl等发生反应。

答案:C

试题详情

11.下列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

A.稀盐酸溶液          B.氢氟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解析:C项中溶液呈碱性,不能与光滑的玻璃反应,但能与毛玻璃裸露的SiO2反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答案:C

试题详情

10.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实现:

①Si(s)+3HCl(g)SiHCl3(g)+H2(g);ΔH=-381 kJ·mol1

②SiHCl3+H2Si+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C.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①②是逆向进行的反应,①放热反应,②必然是吸热反应,①②进行条件不一样,不能称为可逆反应。

答案:C

试题详情

9. 硅酸铜钡是当今最新科学技术合成的一种物质,然而科学家惊奇地发现,我国秦朝兵马俑用的一种颜料也是硅酸铜钡。由以上事实推测,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    B.难溶于水     C.属于硅酸盐       D.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解析:硅酸铜钡属于硅酸盐,含有Cu2+和Ba2+两种金属阳离子。硅酸盐除了钾盐、钠盐一般都不溶于水,而且作为一种颜料,也应该不溶于水。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