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5983  445991  445997  446001  446007  446009  446013  446019  446021  446027  446033  446037  446039  446043  446049  446051  446057  446061  446063  446067  446069  446073  446075  446077  446078  446079  446081  446082  446083  446085  446087  446091  446093  446097  446099  446103  446109  446111  446117  446121  446123  446127  446133  446139  446141  446147  446151  446153  446159  446163  446169  446177  447090 

34.(南京市2008届4月高三调研考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a)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mv2 = mgh.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v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v

如图(a)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

(1)根据图(b)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为      cm.

(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 =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     ,动能的增加量ΔEK=      

答案:(1)65.0 (64.0--65.5)    (2)     (3)

试题详情

33.(苏、锡、常、镇四市教学调查一)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自行车的初速度与其克服阻力作功的关系.实验的主要步骤是:①找一段平直的路面,并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②骑上自行车用较快速度驶过起点线,并从车把手处自由释放一团很容易辨别的橡皮泥;③车驶过起点线后就不再蹬自行车脚蹬,让车依靠惯性沿直线继续前进;④待车停下,记录自行车停下时的位置;⑥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间的距离s、起点线到终点的距离L及车把手处离地高度h.若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f并保持恒定.

(1)自行车经过起点线时的速度   ;(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

(2)自行车经过起点线后克服阻力做功   ;(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

(3))多次改变自行车经过起点时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②~④,则每次只需测量上述物理量中的      ,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试题详情

32.(江苏省二十所名校4月联合调研)(1)某同学在应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获取一根纸带如图,但测量发现0、1两点距离远大于2mm,且0、1和1、2间有点漏打或没有显示出来,而其他所有打点都是清晰完整的,现在该同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2、3、4、5、6、7六个点到0点的长度hi(i=2.3.4…7),再分别计算得到3、4、5、6四个点的速度vi和vi2(i= 3.4.5.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

①该同学求6号点速度的计算式是:v6=          

②然后该同学将计算得到的四组(hi ,vi2 )数据在v2- h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坐标点,将四个点连接起来得到如图所示的直线,请你回答:接下来他是如何判断重锤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的?(说明理由)

答:                         

(2)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图甲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①某同学在安装实验装置和进行其余的操作时都准确无误,他在分析数据时所建立的坐标系如图乙所示。他的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根据自己所建立的坐标系,在描出的平抛运动轨迹图上任取一点(x,y),运用公式求小球的初速度,这样测得的平抛初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1)①      

 ②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从0点到任意i点有 

 

得到:  关系是一条直线  斜率为2g,所以只要在直线上取相对较远两点,计算出斜率,与2g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等即可 

(2)①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应建在小球飞离斜槽槽口时球心的水平投形点处.它在槽口正上方r ( r为小球半径)处.而该同学却错误地将坐标原点取在槽口处

②  偏大

试题详情

30.(宿迁市2008届第一次调研)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表达式。

答案:(1)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2分)

(2) (2分) 测量、时间、距离等存在误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学生只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分)

(3)能(2分)  (2分)

  31.(山东省潍坊市2008届教学质量检测)如图甲所示,

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器的

纸带从斜面上匀加速滑下。图乙是打出的一条清晰的纸带的一段,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

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 =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0.64(5分)

试题详情

29.(宿迁市2008届第一次调研)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所受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收尾速度仅与球的半径r和质量m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A
B
C
D
E
小球的半径(×10-3m)
0.5
0.5
1.5
2
2.5
小球的质量(×10-6kg)
2
5
45
40
100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16
40
40
20
32

(1)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B球和C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阻力之比为      

(2)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球型物体所受的阻力f与球的速度v及球的半径r的关系,写出其表达式为:        ,其比例系数k=      

答案:(1)1:9 (2分) (2)f=kvr2 (2分)  k=50Ns/m3 (2分)

试题详情

28.(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08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个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   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____   ___m/s2AB的距离应为_   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0.986,2.58,5.99

试题详情

27.(镇江市2008届期初教学情况调查)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小明在光滑桌面上放有 A 、 B 两个小球. A 球的质量为0.3kg ,以速度 8 m/ s 跟质量为0.1kg 、静止在桌面上的 B 球发生碰撞,并测得碰撞后 B 球的速度为 9 m/s , A 球的速度变为 5m / s ,方向与原来相同.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小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种猜想

[猜想 1] 碰撞后 B 球获得了速度, A 球把速度传递给了 B 球.

[猜想 2] 碰撞后 B 球获得了动能, A 球把减少的动能全部传递给了 B 球.你认为以上的猜想成立吗?若不成立,请你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说明,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的碰撞中, B 球所增加的这个物理量与 A 球所减少的这个物理量相等?

答案:①△VA≠△VB  ; △EkA≠△EkB  ;   △pA=△pB  ;

试题详情

26.(江苏省二十所名校4月联合调研)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

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t2

本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试题详情

25.(盐城市2008年第二次调研)(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cm。

(2)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 ②W2, ③W。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读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①请你简要说明为什么不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

②让小球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放,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小球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123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怎么做?

 ③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为什么?

答案:(1)d= 2.706  (或2.705 、2.707 ) (1分)

     L= 5.015  (1分)

(2)①因为对物体做的功W与物体初始位置到测速器的距离L成正比。(3分)

     ②下一步应该绘制L-2图象(2分)

     ③不会(1分); 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也与距离L成正比。(2分)

试题详情

24.(苏州市2008届期终考试)⑴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F,如下图所示.

①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cm,DE两点相距2.90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                

②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秒点(如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

(2)①通过对加速度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响物体加速度的因素是它受到的力及它的质量.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简要说明设计实验时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          

②为了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把两辆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长木板上,用不同的水平拉力F1F2牵引两辆小车,让它们同时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通过拴在两小车后的细线使小车同时停止运动,测量出小车的运动位移S1S2.

该同学认为这样就可以找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你认为该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                                  _________    _

答案:⑴ 1.40(2分)    5.00(2分)

(2)①保持小车受力不变,改变小车质量(1分)  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1分)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力(1分)   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1分).②这个实验方案是可行的(1分)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1/2at2,运动时间相同,物体运动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成正比(1分)  可以把研究aF的关系,转化为研究sF的关系 (1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