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5876  445884  445890  445894  445900  445902  445906  445912  445914  445920  445926  445930  445932  445936  445942  445944  445950  445954  445956  445960  445962  445966  445968  445970  445971  445972  445974  445975  445976  445978  445980  445984  445986  445990  445992  445996  446002  446004  446010  446014  446016  446020  446026  446032  446034  446040  446044  446046  446052  446056  446062  446070  447348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函数的值域中的每个数都有原象

   B、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等的两函数是同一函数

   C、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分别相同的两函数是同一函数

   D、函数的定义域只含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

试题详情

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A组

1、已知,则f[f(-1)] 的值等于(    )

   A、2    B、3    C、4    D、5

试题详情

4、评价:检验与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例9.已知f(x+1)=x2-3x+2,

  (1)求f(x);

  (2)求f(x-a)+f(x+a)

[探路]换元法:用凑法换元或设法换元。

[解法一]

  (1)改写已知等式,并且凑法:

    f(t+1)=t2-3t+2=(t+1)2-5t+1=(t+1)2-5(t+1)+6,

    ∴f(x)=x2-5x+6

  (2)f(x-a)+f(x+a)=(x-a)2-5(x-a)+6+(x+a)2-5(x+a)+6

               =2x2-10x+2a2+12

[解法二]

   (1)把已知等式改写为

            f(t+1)=t2-3t+2

        设 t+1=x,则t=x-1

    f(x)=(x-1)2-3(x-1)+2=x2-5x+6

    即f(x)=x2-5x+6

   (2)同“解法一”

[评注]

   解法一是“凑法”,解法二是“设法”,它们都是换元法。选用哪个方法要由题目的条件来确定,

   如本题解法二较好。但下面的例2用解法二(设法)却是不好的。

例10.已知,求f(x)和f(-3)。

[探路]

   用凑法换元。

[解]把已知式先改写,并用凑法:

   

   ∴

   ∴f(-3)=-3(9-3)=-18

[评注]

   本题用“设法”,即“设,解出t”是不好的,请你试试看。

例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解](1)

    ∴函数的定义域是(-∞,-3)∪(-3,-1] ∪[4,+∞)。

    (2)

      ∴函数的定义域是(-2,2)∪(2,+∞)

[评注]

   在(1)中,解|x+1|-2≠0得x≠1 , x≠-3,如果写成“x≠1,x≠-3”,这是错误的;应写成

   “x≠1,x≠3”。这是一个重要的逻辑思维问题,不要用错逻辑联结词“或”、“且”。写出

   上面的x{1,-3}是最好的。

   在(2)中,解时,先解方程,经检验x=-1是增根,应舍去。

   所以得x≠2。

   求定义域最关键问题是列出自变量可取值的充要条件组。在解析式上,目前应记准列条件组的下述

   法则:

   有分式--分母非零;

   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非负;

   有零指数幂--底非零。

例12.(1)已知y=f(x)的定义域是[-1,2],求函数y=f(x+1)-f(x-1)的定义域。

    (2)已知y=f(1-2x)的定义域是[-1,2],求函数y=f(x)的定义域。

[探路]

   利用函数的符号意义来求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先改写已知定义域的函数的自变量。

[解]

   (1)∵f(t)的定义域是[-1,2],

     ∴-1≤t≤2。

    对于函数y=f(x+1)-f(x-1)使f(t)有意义,应有

    

   ∴函数y=f(x+1)-f(x-1)的定义域是[0,1]。

   (2)∵f(1-2t)的定义域是[-1,2]

     ∴-1≤t≤2

     ∴-3≤1-2t≤3

      对于函数f(x)的自变量x=1-2t∈[-3,3]

   ∴函数y=f(x)的定义域是[-3,3]

[评注]

   本题就是“抽象问题”,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要由函数符号的意义来确定,其关键是抓住“谁是自

   变量”,求定义域就是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本题之(2)为例:首先要弄清f(1-2x)和f(x)是两个

   不同的函数;因为它们的自变量都表示为x,为了防止混淆,把已知函数f(1-2x)改写为f(1-2t),这

   样函数f(1-2t)的自变量为t∈[-1,2].所求函数f(x)的自变量为x,再由x=1-2t , t∈[-1 , 2],求

   得x∈[-3,3],即得f(x)的定义域。函数y=f(1-2t)是函数y=f(x)和函数x=1-2t的“复合”。中学

   所遇到的“抽象函数问题”就是这种复合函数的符号问题。

例13.求函数的值域。

[探路]用“不等式法”或“反解法”。

[解法一]用“不等式法”:

   

   由x≠3得≠0(即)

   ∴y≠2,即得函数y的值域:{y|y∈R,且y≠2}。

[解法二]用“反解法”,即“解x法”:

   

         ①

     关于自变量x的方程①有x≠3的解y≠2,

     ∴函数y的值域是{y|y∈R,且y≠2}

[评注]

   “不等式法”,已在前面说过,通过本例加以熟练。

   “反解法”就是把函数y=f(x) , x∈A(A是定义域)等价地化为关于自变量x的方程,求值域就是求

该方程在定义域上有解的充要条件。但不必求出x,只要用各种方法消去x,用y表出这个充要条件,即可

解得值域。当这个充要条件可用判别式表出,那么,这种“反解法”就叫做“判别式法”。当这个充要条

件不能用判别式表出,即是判别式法失效!

例14.求函数的值域。

[探路]用“判别式法”

[解]该函数的定义域A=R

   

                  ①

  (1)当y=0时,①x=0∈A(定义域),∴有y=0 

  (2)当y≠0时,①有实数解△=1-4y2≥0(y≠0)

     Û

    由(1)和(2),得函数值域为[]。

[评注]

   判别式法应用在二次方程中,所以应注意讨论方程①是否为二次方程,因此本题要分类讨论。

   本题“判别式法”有效,是因为二次方程①的根x∈R,没有限制。对于根x有限制的二次方程,△≥0

只是有实数根的必要条件,还要补加其它条件,使之成为充要条件才能求得值域,否则,要改用其他方法。

例15.求函数的值域。

[探路]用换元法,设,则x可用t的有理式表示,从而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

[解]设,则t∈[0,+∞),x=1+t2

    ∴

    ∴

    ∴函数的值域是[)。

[评注]

   用换元法,必须注意:不但解析式要完全化为新元的函数,而且要求出新元的取值范围(新函数的定

   义域),即建立完整的新函数。如本例的新函数是,t∈[0,+∞],否则,换元不等

   价,容易造成错误。

例16.x为何值时,|x-1|+|x-2|+|x-3|+|x-5|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探路]

   显然,这是求函数。

    f(x)=|x-1|+|x-2|+|x-3|+|x-5|

   的值域问题。用分类法(零点划分)是可以解决的,但要分为五种情况(分段函数),太麻烦了,

   于是想用图象法来解,试试看,能不能非常简单,还有没有更妙的解法?

[解法一]

   (图象法)这个函数的图象是折线,其最小值必在折点上取得,于是计算四个折点的函数值:

   f(1)=7 , f(2)=5 , f(3)=5 , f(5)=9

   ∴f(x)的最小值为5,当x∈[2,3]时取得。

[解法三](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画数轴:

   

   设动点P的坐标为x,A、B、C、D的坐标分别为1、2、3、5,则f(x)=|x-1|+|x-2|+|x-3|+|x-5|

                             =|PA|+|PB|+|PC|+|PD|=d

   由图可知,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取得d0=|BC|+|AD|=1+4=5;当点P在线段BC的两侧延长线上时d>d0

   ∴当x∈[2,3]时,取得f(x)min=5。

[评注]解法一是图象法,但无需画图,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折线,在解题者的想象之中。

    解法二是“图解法”--画数学式的几何图,图解法包括图象法。由本题,我们看到图解法包括:

   (1)图象法;(2)图示法--画几何图或示意图

       图解法是数形结合法。

试题详情

3、求解;

试题详情

2、建立目标函数,如本例目标函数是求最值的矩形面积;

试题详情

例1: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映射?是不是函数?

   (1)A=(-∞,+∞),B=(0,+∞),  f∶x→y=|x|

   (2)A={x|x≥0}, B=R, f∶x→y, y2=x.

   (3)A={x|x≥2, x∈Z}, B={y|y≥0, y∈Z}, f∶x→y=x2-2x+2.

   (4)A={平面α内的矩形},B={平面α内的圆},f∶作矩形的外接圆。

[探路] 

   按映射的特点:A中每一元素都有象,且象唯一来判别;按函数的特点;A、B都是非空数集的映射来

   判别。

[解]

   (1)不是映射,因为0∈A,但|0|=0∈B,当然,(1)更不是函数。

   (2)不是映射,更不是函数。因为,当x>0时,元素x的象不唯一。

   (3)是映射。因为,又当x∈A时,y∈Z,所以(3)是映射。又因为A、B都是数集,

     所以(3)也是函数。

   (4)是映射。因为每一个矩形都有唯一的外接圆,即A中每一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的象,所以

    (4)是映射。但A、B不是数集,所以不是函数。

例2:已知映射f∶A→B,其中,集合A={-3,-2,-1,1,2,3,4},集合B的元素都是A中元素在映射f下

   的象,且对任意的a∈A,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探路]该映射是函数,问题化为求函数的值域。

[解]已知映射f∶A→B是函数

     f(x)=|x|,定义域A={-3,-2,-1,1,2,3,4},且B是值域,求值域,得

    B={3,2,1,4},其元素的个数是4,因此,选A。

[评注]

   用映射的概念来深刻理解函数,反之,用函数的方法来解映射的问题,这是把概念与操作相结合的现

   代观点,在本例,用具体的函数来操作映射是最快的算法,而不在概念中兜圈子。

例3:已知函数

   求f[f(1)]和f[f(-1)]的值。

[探路]分段计算。

[解]∵

    ∴

    ∵

    ∴

例4:下列哪组函数是同一函数?为什么?

   ①

   ②

   ③

   ④

[解]

   ①是同一函数,因为对应法则等价:

   ②不是同一函数,因为定义域不相等:前一函数的定义域是[1,+∞]后一函数的定义域是

   

   ③不是同一函数,因为定义域不相等:前一函数的定义域是[0,+∞);后一函数的定义域是

   (-∞,+∞)。本题也可按值域不相等直接看出。

   ④不是同一函数。因为定义域不相等:前一函数的定义域为R;后一函数定义

    域为

例5:作出函数的图象。

[探路]

   先把函数化为分段函数,再画图

[解]已知函数化为

  

   其图象如图2。

[评注]

   这类函数的图象是折线,因此,还有画图快法:先求折点,即各绝对值等于零的点,如本题折点有

   两个:(-1,6)、(2,3);再求一两个适当点画两边的射线,连折点间的线段,即成图。

例6:设集合A={a1,a2,a3},B={b1,b2},

   (1)从A到B的映射有多少个?

   (2)从B到A的映射有多少个?

[探路]

   根据“什么叫映射”来做一个映射:先算每一元素的象有几种可能,然后就能算出共能做出多少个不

   同的映射。

[解]

   (1)作a1的象有b1或b22种方法,同样作a2,a3的象也各有2种方法,所以从A到B的映射,

     共有2×2×2=8个。

   (2)从B到A的映射共有3×3=9个。

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

   超过8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某人今年十月份工薪为4000元,问他应纳税多少元?

   (2)某人去年十月份纳税26.78元,问他去年十月份的工薪为多少元?

[探路]利用分段函数进行计算。

[解](1)该人全月纳税所得额为

     4000元-800元=3200元

     他应纳税:500元×5%+1500元×10%+1200元×15%=355元。

     (2)工薪1300元应纳税:500元×5%=25元;

         工薪2800元应纳税:25元+1500元×10%=175元。

        ∵26.78∈(25,175),

      ∴他去年十月份的工薪为1300元+(26.78-25)元×元。

例8:将长为l厘米的铁丝折成矩形,问怎样折才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探路]选取自变量,建立面积函数,注意定义域,求出值域,便得最大值。

[解]设折成的矩形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Scm2

   则 

   当时,取得

   ∴将铁丝折成边长为的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评注]这种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叫“目标函数法”,其步骤是:

1、选取自变量,并确定定义域;

试题详情

5.图象法。

[评注]

   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确定以后,值域就被完全确定,然而求出值域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没

   有包求所有函数值域的万能方法,只能靠自己不断地总结和发现它。今后,随着学习数学知识的丰富,

   解题也积累了经验,你将学会许多求值域的方法,但要注意总结和掌握最基本的通法。我们暂时学会

   上面的五个方法,并且只能采取“例中学”的方法。由于例题较多,暂不列举,请在下面的《B级》

   中学习求值域的范例。

试题详情

4.反解法、判别式法。

试题详情

3.换元法、配方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