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6032  446040  446046  446050  446056  446058  446062  446068  446070  446076  446082  446086  446088  446092  446098  446100  446106  446110  446112  446116  446118  446122  446124  446126  446127  446128  446130  446131  446132  446134  446136  446140  446142  446146  446148  446152  446158  446160  446166  446170  446172  446176  446182  446188  446190  446196  446200  446202  446208  446212  446218  446226  447348 

3.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若MN在抛物线的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M1N1,则∠M1FN1等于

A.45°             B.60°          C.90°             D.120°

试题详情

2.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若x1+x2=6,那么|AB|等于

A.10               B.8             C.6                D.4

试题详情

1.抛物线y=-的准线方程为

A.x                         B.y

C.x               D.y

试题详情

函数单调区间的合并主要依据是函数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增,又知函数在处连续,因此单调递增。同理减区间的合并也是如此,即相邻区间的单调性相同,且在公共点处函数连续,则二区间就可以合并为一个区间。

[例]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用第一种关系及单调区间的合并),当,即时,上为增函数,又∵处连续,且相邻区间的单调性又相同,∴上为增函数。

旧教材很少提到函数单调区间的合并,原因在于教师很难讲,学生很难把握,但是新教材引进函数的连续性和导数之后就很容易说明,也很容易理解了。

综之,用导数证明划分函数的单调性是导数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其它重要性如极值、最值等都必须用到单调性。它比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要简单许多,划分也容易理解得多。讨论可导函数得单调性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的定义域;(2)求,令,解方程求分界点;

(3)用分届点将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开区间;

(4)判断在每个开区间内的符号,即可确定的单调性。

以下是前几年高考用导数证明、求单调性的题目,举例说明如下:

例1设上的偶函数。

(I)求的值;(II)证明上是增函数。(2001年天津卷)

解:(I)依题意,对一切,即

对一切成立,由此得到,又∵,∴

(II)证明:由,得

时,有,此时。∴上是增函数。

例2设函数,其中。(2000年全国、天津卷)

(I)解不等式;(II)证明:当时,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

解1:(I)分类讨论解无理不等式(略)。 (II)作差比较(略)。

解2:(i)当时,有,此时,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减函数。但,因此,当且仅当时,

(ii)当时,解不等式,得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减函数。解方程,得

,  ∴当且仅当时,

综上,(I)当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

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

(II)当且仅当时,函数在区间上时单调函数。

例3设,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003年高考(理)19题)

解:()  当时,

(i)当时,对所有,恒有,即,此时单调递增;

(ii)当时,对,恒有,即,此时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增,

又知函数处连续,因此单调递增;

(iii)当时,令,即

解得,因此,函数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增,令,即

解得

因此,函数上单调递减。

本题用传统作差比较法无法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只有用导数才行。

试题详情

3.为增函数的关系。

由前分析,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但反之不一定,因为,即为。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则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特别是研究以下问题时。

试题详情

2.时,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为增函数,就一定有。∴当时,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试题详情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1.为增函数的关系。

由前知,能推出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上单调递增,但,∴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试题详情

   等积转化,亦称等积变换。通常是指用不同的方式求同一几何体的体积(或同一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4. (’98全国高考)已知斜三棱柱,的侧面与底面垂直,,(如图7)

   (III)求C到侧面的距离。

   分析:连结A1B、A1C,过A1作AC的垂线A1D,D为垂足,由题意可知A1D⊥面ABC。根据定义,点C到面A1AAB1的距离,即为三棱锥C-A1AB的高h。

   由得:

  

   即:

   为所求

  例5. (’92全国高考)如图8,已知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E、F分别为棱的中点,求四棱锥的体积。

   分析:

   易证四边形为菱形,连结,则

  

   说明:利用等积变换既可求得有关几何体的体积,又可避开作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而直接求出。

   总之,立体几何问题联系多多,变化多多,但只要能对其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转化,便可使问题浮出水面,看得见,摸得着。

试题详情

   由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最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通过一定手段,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得以解决。

  例3. 如图5,设正三棱锥S-ABC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过A作与侧棱SB、SC都相交的截面AEF,求这个截面周长的最小值。

   分析:沿侧棱SA将三棱锥的侧面展开如图6,求周长最小值问题就转化成了求A、A'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设,则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可求得

   即所求截面周长的最小值为

   说明:这类问题通常都是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来解决。

试题详情

   割·补转化是通过割与补,来改变几何体的状态,由复杂几何体变为简单几何体的数学方法。

  例2. (’87全国高考)如图2,三棱锥中,已知,PA、BC的公垂线段,求证三棱锥的体积

   分析一:

   如图2,连结AD、PD,

  

   平面APD,又

   ∴

   分析二:

   如图3,以三棱锥的底面为底面,侧棱PA为侧棱,补成三棱柱,连结EC、EB,则易证AP⊥平面EBC,

  

   分析三:

   如图4,将补成平行四边形ABCF,可利用

   易得:

   说明:割·补转化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对同一几何体既可进行合理分割,又可实施有效的添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